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社會學當代社會變遷中的二人臺研究:河曲民間戲班與地域文化之間互動關系

當代社會變遷中的二人臺研究:河曲民間戲班與地域文化之間互動關系

當代社會變遷中的二人臺研究:河曲民間戲班與地域文化之間互動關系

定 價:¥26.00

作 者: 楊紅 著
出版社: 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音樂理論

ISBN: 9787810961646 出版時間: 2006-07-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16開 頁數: 266 字數:  

內容簡介

  二人臺,近百年來長期活躍在晉北、陜北、內蒙古西部、冀北等省地,是廣大人民最喜聞樂見的地方戲曲之一。這個由蒙漢兩族人民共同產生的藝術表演形式,是蒙漢文化交流的特有產物,在中國北疆人民的社會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二人臺集民歌、民間歌舞、說唱、戲曲、器樂、雜技等藝術形式為一體,是一種綜合性的民間演藝品種。二人臺經過長期的歷史發(fā)展,至今已經積累了近百余個劇目,以枚(笛子)、四胡和揚琴為三大件主奏樂器,音樂風格鮮明而富有地域色彩,至今仍然十分活躍在城鄉(xiāng)人民的社會生活中。特別是位于晉、陜、內蒙三省交界處的山西河曲,以其濃厚的歷史文化和特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民間文化藝術而呈現(xiàn)出地緣文化特色。河曲至今存在眾多的民間二人臺戲班,他們以原生形態(tài)的活動方式,沿著當年著名的走西口路線,常年演出于民間鄉(xiāng)鎮(zhèn)村落,深受蒙漢人民的喜愛。河曲二人臺不僅以地道的藝術風格顯示其濃郁的地方特色,而且它在鄉(xiāng)俗禮儀生活中扮演著獨特的角色,在現(xiàn)代文化環(huán)境中發(fā)揮了特有的社會功能。

作者簡介

  楊紅,民族音樂學家,曾就讀于中國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和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分別獲文學碩士(1990)和哲學博士(2004)學位?,F(xiàn)為中國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副教授、民族音樂學及中國傳統(tǒng)音樂研究生導師、國際傳統(tǒng)音樂學會(ICTM)會員以及世界民族音樂學會理事等。長期從事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田野調查與研究工作,發(fā)表學術論文50余篇,著作有《中國傳統(tǒng)音樂引論》、《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合作)等。

圖書目錄


中文提要
英文提要
鳴 謝
緒 論
一、已有的相關研究與成果
(一)關于二人臺的資料來源與研究現(xiàn)狀
(二)關于中國民間戲班的研究成果
二、理論架構與研究方法
(一)宏觀一微觀一互動之三重研究層面
(二)六種文本形式與多向解釋
上篇文化追問與實地普查
第一章 生存背景與歷史語境
一、地理特征和文化歷史淵源
(一)“娘娘灘”——漢唐以來的地緣文化背景
(二)“河套文化”——中原文化與游牧文化交融的基點
(三)“黑界地”——蒙漢文化共存的見證
二、三大文化板塊的并置與碰撞
(一)黃河東邊的晉西北邊緣文化板塊
(二)黃河西邊的陜北邊緣文化板塊
(三)蒙古族鄂爾多斯部文化板塊
三、走西口——跨越三大文化板塊之間的社會經濟文化現(xiàn)象
(一)走草地
(二)跑河路
(三)走東路
第二章 二人臺與其生態(tài)環(huán)境
一、二人臺源流論
(一)現(xiàn)有的源說論
(二)河曲源、內蒙古西部流
(三)二人臺歷史發(fā)展的二個階段
二、二人臺的演藝組成
(一)二人臺的主體是戲曲
(二)二人臺的客體是兼有歌舞、說唱、器樂等民間藝術的綜合形式
(三)二人臺是蒙漢民間音樂文化融合的綜合載體
三、二人臺當今社會文化生態(tài)
(一)民間班社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一種依附于鄉(xiāng)村文化背景的原生形態(tài)
(二)國家編制劇團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一種依附于城市文化背景的變異形態(tài)
(三)文化個體戶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一種依附于城市娛樂場所背景的大眾形態(tài)
上篇結語
中篇 個案研究——對兩個民間戲班的田野調查
第三章 個案一:二牛家族劇團的構成與生存方式
一、二牛家族劇團的組織規(guī)模
(一)基本概貌
(二)班主及其組團歷史
(三)戲班的成員構成
二、二牛家族劇團的師承關系
(一)傳承網絡
(二)傳授的地點與環(huán)境
(三)徒弟的學習生活
三、二牛家族劇團的經濟運作
(一)固定的戲路機制
(二)票房機制
(三)特殊的演出經濟人——“寫戲”機制
四、二牛家族劇團的演出形式以及對“唐戲”劇目的現(xiàn)象直觀
(一)即興的表演特色
(二)隨機的演出劇目
三、涫出的“唐戲”劇目
第四章 個案二:河曲縣曲峪二人臺藝術團的構成與生存方式
一、曲峪戲班的組織規(guī)模
(一)基本概貌
(二)班主及其組團背景
(三)曲峪戲班的成員構成
二、曲峪戲班成員的來源與流動
(一)演員陣容
(二)挑頭演員
(三)跳班現(xiàn)象
三、曲峪戲班的經濟運作
(一)寫戲機制
(二)演出合同機制
(三)戲班的收入與開支
四、曲峪戲班的演出形式與表演劇目
(一)唱腔與表演
(二)牌子曲
(三)演出劇目
中篇結語
下篇 河曲民間戲班與西口路文化中的鄉(xiāng)俗禮儀生活
第五章 民間戲班與鄉(xiāng)俗禮儀(一)——非定時的活動特色
一、鄉(xiāng)村日常生活中的鬧“紅火”
(一)河曲鄉(xiāng)村的鬧“紅火”習俗
(二)鬧“紅火”習俗中的二牛劇團演出實錄
(三)當地人對二牛劇團演出的本土評價
二、個人生活禮儀
(一)成年儀式——12歲開鎖
(二)婚嫁禮儀
三、準格爾旗物資交流會
(一)河南灣物資交流會
(二)交流會上的曲峪二人臺演出
(三)異地人對曲峪二人臺演出的本土評價
第六章 民間戲班與鄉(xiāng)俗禮儀(二)——定時性的活動特色
一、正月鬧元宵
(一)陜北府谷鬧元宵
(二)河曲焦尾城村鬧元宵
(三)延續(xù)的傳統(tǒng):鬧社火與二人臺——節(jié)日氣氛的升騰
二、府谷木瓜三官廟會
(一)全廟村——木瓜村
(二)三官廟會的儀式活動
(三)二人臺在木瓜廟會上的演出活動
(四)三官廟會文化的基本特征
三、神木大堡當鎮(zhèn)任家伙場村的神會
(一)三皇廟與神官
(二)任家伙場村神會
(三)求神過程實錄
(四)對神官下馬儀式之民間信仰解讀
四、民間祭祀節(jié)日——河燈節(jié)
(一)原始信仰——河燈節(jié)的由來
(二)放河燈——神圣的祭奠
(三)音樂祭獻——二人臺與其它民間藝術、流行音樂的在場
(四)河燈節(jié)儀式活動與音樂——神圣與世俗的混合載體
下篇結語
結 論
參考文獻
英文參考文獻
中譯文文獻(按作者漢譯名拼音排序)
中文參考文獻
索 引
圖表索引
圖片索引
譜例索引
地圖索引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