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分為四編一十九章,主要論述了十六個方面的內容:1.王朝政治情況;2.統(tǒng)治者民族觀;3.朝廷設置管理民族職官和機構;4.派駐民族地區(qū)軍事行政官吏;5.在民族聚居地區(qū)行政建置;6.封授民族上層人物職官和稱號;7.管理民族地區(qū)經濟生產與交易;8民族交納貢品與租賦;9.制定和施行民族法律法規(guī);10.對待民族宗教習俗;11.關于民族“和親”;12.關于民族教育;13.征調和使用民族丁壯;14.對于民族安撫;15.對于民族征伐;16.一些朝代施行的特殊政策。該書資料翔實,內容豐富。 龔蔭教授在長期的民族史研究中始終重視資料的搜集、整理和積累,使其歷史研究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之上。為完成《中國民族政策史》一書,作者不僅查閱了正史、類書、叢書、方志及稗史等幾乎能夠尋覓到的所有文獻資料,而且重視到民族地區(qū)進行實際調查訪問。多年來,足跡遍布祖國大江南北,到過了除臺灣外的所有民族地區(qū),搜集到大量有用的資料,在占有豐富資料的基礎上,還對資料進行了認真的整理、辨?zhèn)?、考訂等工作,歷時近10年方告完成。這種嚴謹治學的料學精神是值得稱道的。 《中國民族政策史》一書全面系統(tǒng)地展現(xiàn)了中國歷代王朝施行的各項民族政策的原委與情形,對特有歷史研究對象進行了復原,并不時提出新的看法。 然而作者并沒有停留在這一層面,而是在復原歷史的基礎上繼深續(xù)入探討了歷史事件背后的思想根源。如書中展現(xiàn)了中國古代民族思想觀念,認為古代民族思想觀念是不平等的,“都是視已民族優(yōu)越,視其他民族低下,本民族是中國的主人,其他民族為從屬者。這種不平等的民族思想觀念是由古代專制集權統(tǒng)治的國家政權所產生的不平等社會制度和不平等民族關系而形成的”。又如,書中揭示了中國古代民族國家思想觀念,并分析道:“從王朝而言,‘大一統(tǒng)’思想觀念是擴展勢力,擴大剝削壓迫;但在另一方面,卻是起到了保持多民族統(tǒng)一國家的作用。”作者所作的這些努無力疑是值得肯定的。 《中國民族政策史》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十分重視對歷史發(fā)展經驗教訓的深刻反思和理論總結,做到以史為鑒,古為今用,力求為新時期我國制定民族政策以及進行民族工作提供借鑒和參考。從全書結構安排看,正文前有緒論,每章后撰寫有簡短結論,分析總結施行的一些重大的民族政策的得失利弊。在書中,作者把歷代王朝施行的各種民族政策條分縷析,按照政策性質分為開拓、懷柔、羈縻、因俗、同化等專題,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揭示其歷史地位和作用,總結其經驗教訓。本著古為今用的原則,作者從中國民族政策史的角度提出了今天民族政策制定和搞好民族工作可資借鑒的主要的8個方面的內容和建議。這些努力是彌足珍貴的。 總的來說,《中國民族政策史》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學術專著,在其研究領域具有開拓之功。正如著名學者王叔武先生所評價的:“十年前,其巨著《中國土司制度》出版,已為學術界所重視,該書從橫的方面,對中國歷代土司的地理位置,進行了較詳的調查和研究。今此新著又從縱的方面,對中國民族政策的歷史變遷進行考察和研究。這一橫一縱,有若架構成一個坐標,為中國民族學的史的研究,或者將民族學引向中國化,其將具有篳路藍縷之功焉?!?/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