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爾桑與瑩嬋瑪》所演繹的故事藍本見載于《如意藤》及《釋迦百世本生傳》等經典中②,名為《諾爾桑明言》③。在五世達賴羅桑嘉措(1617-1682)所著的《西藏王臣史》,名為《瑩嬋瑪的故事》。以后又在著名詩人六世達賴倉洋嘉措(1683-1706)的一首詩里被引用④。《東嘎藏學大辭典》“戲劇”詞條中這部藏族古典文學作品因受到時代的限制與作者自己神權觀念的局限,在作品中留存著不少的糟粕,但縱觀全書,其基本傾向是積極向上的。正如暇不掩瑜那樣,盡管存在糟粕,但表現出的思想主流是健康的。作者有意無意地通過作品表達了他的思想,表達了當時藏族人民的美好愿望,揭露了上層統治者本質,道破了封建迷信害人的“秘密”,歌頌了純正的愛情,鞭撻了人間的假、惡、丑。正因為這部作品有其珍貴的價值,二百多年來,藏族的民間藝人把它當作說唱的腳本,識字人把它當作一部好小說來讀,藏戲團把它當作演出臺本。至今還深受藏、青、川、滇、甘廣大藏族人民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