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現代中國有數的著名詩人,林庚先生40年代起轉治中國文學史。不難想象,一般讀者對其著述的期待,大都集中在詩論部分。這種先入為主的偏見,并非毫無來由。從最初獨具特色的《中國文學史》,到日后逐漸學院化的《詩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天問論箋》、《唐詩綜論》,其中最精彩的,確實多屬詩論(如關于“興亡史詩”以及“盛唐氣象”的論述。)這就難怪,當燕園里紛傳林先生正在撰寫有關《西游記》的論著時,朋友們大都只是作為逸聞,并沒真的在意。直到接獲贈書并仔細拜讀,方才大吃一驚。如今書已問世八年,好幾次想向讀書界鄭重推薦,只是苦于無從落筆。這不是一般的專業(yè)著述,而是詩人“用心”寫作的大書,必須排除雜念(包括所謂的“學術通則”),同樣“用心”去體會,方能真正味出其“妙不可言”。除去三則舊文,主體部分的《西游記漫話》,只有七萬馀言。在動輒數十萬字的當今學界,這只能算小冊子。沒有版本考據,沒有文獻征引,沒有研究綜述,作者直面本文,沉潛把玩,含英咀華,然后自說自話,根本不理會業(yè)已成型的眾多“體系”。其論說姿態(tài),與其說是學者,不如說是行吟詩人,或孤獨的散步者。作者立說的根基,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西游記》是一部富于童話性的小說?!边@本不算創(chuàng)見,從胡適起,不斷有人談及此書的游戲性質與童話氛圍。問題在于,早已心智成熟的學者們,與童話的天真爛漫格格不入,很難深入體味。林著之卓爾不群,說到底緣于作者沉醉其間,故別有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