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資本對中國的控制到清王朝統(tǒng)治的最后十年,不但中國的工礦交通已經完全在列強的直接控制之下,而且中國的金融財政也被列強的銀行所壟斷,中國的經濟命脈已經牢牢掌握在了列強的手中。英國憑借自己雄厚的經濟實力,取得了在華商業(yè)和經濟利益的最大份額。自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開五口通商到辛亥革命前,在列強迫使清政府開放的69處之多的通商口岸中,英國占有28處之多,居各列強之首。中英自通商以來,中英貿易額常占中國對外貿易額的首位。1911年,中英貿易在中國對外貿易額及通商口岸間貿易中所占份額,遠遠高出日、德、法、美所占份額。到1913年,中英貿易額仍占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一半左右。英國的怡和洋行是當時在中國的最大壟斷組織之一。它的投資范圍相當廣,從保險、地產、輪船、碼頭到電車、鐵路,僅工業(yè)一項,就包括紡織、木材、電燈、制糖、冷藏等。到1914年,它在中國先后成立的企業(yè)有30多個,資本達4000萬兀以上。英國的匯豐銀行則長期控制了舊中國的金融財政,它主宰中國金融業(yè)達85年之久,被世界銀行界吹噓為“萬能的壟斷者”。1864年,英國匯豐銀行在香港設立總行。其業(yè)務活動的主要目標是中國,絕大部分資金集中運用于中國。1865年4月,香港總行與上海分行同時開業(yè),第二年即在福州、寧波、汕頭、漢口分設代理處。到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夕,匯豐銀行在中國的12個重要城市設立了分行,建立了一個北起京津,南臨海口,從沿海的廣州、上海到東北的沈陽和長江地區(qū)漢口、九江的龐大金融網。在中國沿海和內河航運方面,英國也始終占有絕對優(yōu)勢。英商設立的輪船公司——太古公司和怡和洋行長期操縱著中國沿海和內河的輪船航運業(yè)。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前,英國控制了中國對外、對內航運的41%。P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