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秀才》一書中描述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國古典文學中一部偉大的反封建的現(xiàn)實主義名著。這本連環(huán)畫就是節(jié)取其中一段改編的。故事描寫一個貧家少年匡超人,本來還樸實勤勞,孝順父母。后來,他考中了秀才,結識了許多招搖撞騙的假名士和豪吏潘三,受了他們的影響,就漸漸蛻變,變成一個寡情薄義、貪婪虛偽的無恥之人。通過這個故事,反映了科舉制度對人們的毒害,同時暴露了士大夫階層見利忘義的丑態(tài)。《范進中舉》一書中描述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國占典文學中一部偉大的反封建的現(xiàn)實主義名著。這本連環(huán)畫就是節(jié)取其中一段改編的。故事描寫周進和范進,他們從年輕時考秀才,一直考到滿頭白發(fā)。周進游貢院時,看見考場兩塊號板,觸動心事,甚至哭昏過去。后來周進考中了舉人,鄉(xiāng)紳們就供起長生祿位牌,過去諷刺他的梅玖,也在別人面前冒充是他的學生;范進中舉之后,高興得發(fā)了瘋。過去把他罵得狗血噴頭的丈人,馬上改口稱他為老爺。一些趨炎附勢的小人送給他田地房產。本書通過這兩個人物,有力地抨擊了封建社會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尖銳地諷刺那些被科舉弄得神魂顛倒的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