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時期以來,對改革的反思成為人們討論的焦點。擺在面前的這本鄧炘炘教授的專著亦是一本專門反思中國廣播體制的力作。作者有較豐富的專業(yè)資歷,為什么要進行這項研究?這源于一個不僅限于作者個人的困惑,即從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出發(fā),任何社會的重大歷史變遷,都離不開大眾傳媒的信息傳抪、溝通協調和輿情呈現的作用。回首二十多年的經濟改革,作者發(fā)現,大眾傳媒行業(yè)及其體制改革在中國改革開放的計劃排序表上,始終沒能占據優(yōu)先位置。作為參與改革推動改革的重要行業(yè),其自身的改革始終具有被動性,這是一個矛盾。這種問題性顯然抓住一個改革過程中的癥結,即改革的權力能不能也成為改革的對象?有別于從上個世紀末以來熱心于大眾傳媒的經濟效能的無窮文字,作者的研究別開生面,從一個傳媒行業(yè)的運作機制的歷史形成和演變脈絡展開,從而呈現出研究的針對性和案例性:從體制環(huán)境到媒介特性,從傳媒生態(tài)到身份轉型,從法規(guī)框架到制度約束,從業(yè)務流程到學理追蹤,作者從容推論,考證翔實,這不僅和時下泛濫成災的空疏學風拉開距離,更凸現出問題意識的把握力度,在理論方法和問題邏輯的綜合能力上達到一個新的學術高度。 本書的研究對象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廣播體制改革的發(fā)展和變化。為了進行比較全面的考察和分析,也為了清楚地呈現研究的過程和結果,本書采取了縱向歷史的概括梳理和橫斷截面的思辨討論相結合的架構搭建法,在這一經緯交織的延展過程中,融入了社會、政治、經濟和傳播等觀察維度。本研究的目的不在于提出終極性的結論或功利性的對策,而在于為正處社會轉型期的中國廣播體制改革的運行,構建一個對之進行觀察和認識的透視框架。這一努力是否成功,還有待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