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事業(yè)究竟是一種有可能危及國家法律權(quán)威的自由權(quán)利,還是一種被國家法律權(quán)威所指令的道德義務?這是作者在比較中古哲人阿維羅伊的Deci sive Treatise和近代哲人斯賓諾莎的Tractatus Theologico-politicus這兩部偉大著述時被提示到的問題,它在很大程度上支配了作者的研究,并使作者在西方政治哲學著述傳統(tǒng)中看到了“立法詩”和“抒情詩”之間的深刻區(qū)分,前者使哲學事業(yè)背負了政治和道德的擔當,后者則意在保留思想自由的自然權(quán)利。 本書以文本解讀的方式,通過對西方文化中的五部經(jīng)典著作《勞作與時日》;《法律篇》;《麥克白》;《魯濱遜漂流記》和《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的分析,具體地探詢了西方文化中隱約于詩歌、哲學和歷史三方匯流的傳統(tǒng)之中的本真的法律——政治精神,并由此研究了西方的思想家們是怎樣本著這樣的立法精神,成功或者失敗地,于神意關切和隱退之際,思考在人間如何建立善和好的國家?
作者簡介
林國華,畢業(yè)于青海師范大學、北京大學、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博士。現(xiàn)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思想委員會(Committee on Social Thought)修讀西洋古典文史學與政治哲學博士學位,"海國圖志系列叢書"主創(chuàng),2005年被中國西南政法大學特聘為教授,供職該校的法學研究所,著有《詩歌與歷史:政治哲學的古典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