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文學文學理論通往本文解釋學(以張承志的創(chuàng)作為中心的思想考察)

通往本文解釋學(以張承志的創(chuàng)作為中心的思想考察)

通往本文解釋學(以張承志的創(chuàng)作為中心的思想考察)

定 價:¥38.00

作 者: 李詠吟
出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63362592 出版時間: 2006-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4 頁數(shù): 366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如何創(chuàng)立文學本文解釋的確定性價值范式,尋求文學本文的深度意義空間,這是本文解釋學與本文詩學的中心問題。該書從本文解釋學的方法與理論原則出發(fā),以張承志的文學本文作為具體解釋對象,展示了張承志的文學本文的多維精神聯(lián)系與意義空間,構建了基于張承志創(chuàng)作的本文詩學解釋系統(tǒng),形成了本文解釋學的基本理論規(guī)范。全書視野開闊,思維獨特,論證嚴密,語言富有力量,可以看作是本文解釋學與本文濤學的成功嘗試之作。如何創(chuàng)立文學本文解釋的確定性價值范式,尋求文學本文的深度意義空間,是本文解釋學與本文詩學的中心問題?!锻ㄍ疚慕忉寣W:以張承志的創(chuàng)作為中心的思想考察》從本文解釋學的方法與理論原則出發(fā),以張承志的文學本文作為具體解釋對象,展示了張承志的文學本文的多維精神聯(lián)系與意義空間,構建了基于張承志創(chuàng)作的本文詩學解釋系統(tǒng),形成了本文解釋學的基本理論規(guī)范。全書視野開闊,思維獨特,論證嚴密,語言富有力量,可以看作是本文解釋學與本文濤學的成功嘗試之作。

作者簡介

  李詠吟,1963年4月生于湖北黃岡浠水縣,哲學博士,現(xiàn)為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文藝學博士生導師。著有:《原初智慧形態(tài):希臘神學的兩大話語系統(tǒng)及其歷史轉換》(1999)、《走向比較美學》(2000)、《詩學解釋學》(2003)、《創(chuàng)作解釋學》(2004)、《解釋與真理》(2004)、《體驗與解釋:通往本文解釋學》(2006)。在《文藝理論研究》、《社會科學戰(zhàn)線》、《當代作家評論》、《文藝評論》等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80余篇。學術方向為詩學、美學與解釋學,目前主要致力于詩歌與哲學、經(jīng)典解釋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圖書目錄

序說 體驗與解釋:回歸原初之路
第一章 創(chuàng)作者的詩性解釋與批評者的再解釋
第一節(jié) 文學的詩性綜合解釋方法的理論價值
第二節(jié) 解釋目標與解釋策略的自由設定
第三節(jié) 張承志的創(chuàng)作與解釋學的實踐
第二章 原初解釋與自由文體意識之關系
第一節(jié) 文體創(chuàng)造與張承志的敘述體詩
第二節(jié) 神圣價值獨白與張承志的散文詩
第三節(jié) 《金牧場》與《金草地》的審美差異
第四節(jié) 《心靈史》:歷史敘述與敘述體詩
第三章 原初解釋的語言意識與審美意向
第一節(jié) 生命體驗與張承志的語言激流
第二節(jié) 大陸敘事與張承志的神話虛擬
第三節(jié) 音樂體驗與張承志的抒情詩篇
第四章 原初解釋者的體驗與思想文化根基
第一節(jié) 張承志創(chuàng)作與伊斯蘭文化的聯(lián)系
第二節(jié) 追問學術意義與張承志的選擇
第三節(jié) 張承志與凡·高的原初藝術解釋學
第四節(jié) 張承志與艾特瑪托夫的解釋意愿
第五章 在比較研究中確證原初解釋的意義
第一節(jié) 張承志與魯迅的歷史現(xiàn)實關懷
第二節(jié) 張承志與尼采的生命解釋意向
第三節(jié) 挺立民族脊梁與學者散文的風骨
第四節(jié) 張承志與張煒的民間英雄史詩
第六章 原初解釋與文明生活的價值理想
第一節(jié) 張承志與批評者的本文解釋學
第二節(jié) 從諾貝爾獎原則看張承志的創(chuàng)作
第三節(jié) 堅硬的思想源自信仰與親證
第四節(jié) 人道與文明及創(chuàng)作目的論再反思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