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第一章 21世紀中日關系與日本的展望
一 如何認識現階段混亂的中日關系
二 中日關系的主要文件是怎樣描述熱點問題的
三 中日雙方在歷史認識問題上的相互誤解
四 日本對“臺灣問題”的態(tài)度
五 對華經濟援助的現實與問題
六 如何思考亞太地區(qū)的和平與安全保障及中日美關系
七 如何突破感情論和戰(zhàn)略論的夾縫
八 從中國的對外戰(zhàn)略展望日本外交
第二章 日本與中國的人際關系
一 互相理解的艱難——我的體驗(自言自語)
信息障礙、政治障礙
對既得權益的執(zhí)著
機會主義的人際關系
“歷史問題”的重荷
中日學生會議的挑戰(zhàn)
互相理解的障礙
二 實事求是地評價中國人——中國人的行動方式使然
似是而非的存在:日本人與中國人
感情表達方式的“不同”
以“個”生存的中國人與以“群” 生存的日本人
三 他人眼中的日本人——“不可信賴”與“深情厚誼”
從數據看對日本人的印象
由現實的交流經驗形成的日本人印象
中國人的糾葛
由于相處而變壞的日本人印象
第三章 中國的大國化與對日政策的演變
一 怎樣理解“中國的崛起”
中國變成綜合“大國”
“軟性國家”化的煩惱
作為“一黨多元型體制”的國家形態(tài)
中國經濟鈉騰飛
伴隨疼痛而發(fā)展的現實
中國強化經濟依存與地區(qū)協調
入世與國際經濟的接軌
市民的崛起
如何看待軍事膨脹
中國是威脅嗎?
二 中國的“東亞共同體”構想
為了實現富強中國的現代化的優(yōu)先戰(zhàn)略
大國意識與大國外交戰(zhàn)略
外交和發(fā)展戰(zhàn)略中的日本
“對臺戰(zhàn)略”與日本
東亞共同體地區(qū)合作構想中的日本
北京奧運戰(zhàn)略
第四章 超越威脅論與歷史認識問題
國境障礙減少
開始超越國家控制的人與信息的動向
超越國家框架的外交
開始進入日常生活的“日本”
日常生活中的“中國”
日中人?
第五章 新時代的來臨
一 我對中國的未來怎樣看
開始自信并重視權威關系
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及今后的走向
鄧小平型“領導政治”和“秘密決議”的界限
走出愛國主義、大國主義,走向國際化國家
二 我對中日關系怎么看
從戰(zhàn)略的角度觀察國際關系中的中日關系
日本的亞太和平發(fā)展戰(zhàn)略
超過“狹隘國家觀”的嘗試
形成人生觀、價值觀的是社會,而國家應該保護
這個社會
能否擺脫“歷史問題” 的束縛呢
從兩雄不并立到構筑雙贏關系
尾聲
中日間最大的問題是“互相誤解”
不說好聽的,不懼怕爭論
中日“相處三原則”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