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佛教志》對于廈門地區(qū)佛教的地方特點突出分章,重點志述。廈門佛教地方特點之一為歷史上巖多于寺。明代以前大部以巖見稱,為寺稱者則寥寥無幾。如有明一代,廈門本島以巖稱者共13座。清末民初,本島又出現10多所以堂見稱的首場。鑒于以巖、寺、堂見稱的道場,不僅各有歷史因成的時代背景和地理環(huán)境,而且在建設規(guī)模以至所屬性質等方面,均有不同的特點,因此仍以巖、寺、堂等分別立章志述。此外,在佛門四眾弟子之外另有帶發(fā)出家住寺的菜姑,以及巖僧入住神道宮廟這兩大地方特點,均分別另立章節(jié)重點志述。作為佛教專業(yè)志書,對于佛教內部一些不為一般常人所知的諸如教徒的規(guī)戒生活以及各種宗教活動等,本志特立專章以“引古證今”的方式詳加志述,以加深一般讀者對佛教文化特點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