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生活時尚體育體育理論及教學論運動技術的序列發(fā)展與分群演進

論運動技術的序列發(fā)展與分群演進

論運動技術的序列發(fā)展與分群演進

定 價:¥33.00

作 者: 劉建和
出版社: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中國體育博士文叢
標 簽: 體育事業(yè) 體育

ISBN: 9787811006063 出版時間: 2006-10-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 頁數: 179 字數:  

內容簡介

暫缺《論運動技術的序列發(fā)展與分群演進》簡介

作者簡介

  劉建和,男,籍貫重慶江津,1955年11月出生于四川瀘州。博士、教授、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科技專家?,F在成都體育學院從事體育科研、教學及管理工作。1978年畢業(yè)于成都體育學院體育系后留校任乒乓球教師;1982年考入國家體委(現國家體育總局)攻讀碩士學位,師從梁焯輝先生,同時,吳煥群先生、邱鐘惠先生也給與了我極大幫助。其間,在北京體育學院(現北京體育大學)學習一年半基礎課程,1985年獲教育學(運動訓練學專業(yè))碩士;爾后一直在成都體育學院從事科研、教學、運動訓練管理、教學管理等工作;2003年,考入北京體育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田麥久先生,2006年獲教育學(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yè))博士學位。在運動訓練與運動競賽及乒乓球科學研究領域,做了一些工作。主持編寫了我國第一部《運動競賽學》專著;參與撰寫了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國家級教材《運動訓練學》、全國普通高校體育學專業(yè)教材《運動訓練學概論》;主持編寫

圖書目錄

1 國內外研究現狀
1.1技術研究簡介
1.2運動技術研究簡介
2 選題依據及研究目的與意義
3 研究任務、主要研究內容、預期創(chuàng)新結果
3.1研究任務
3.2主要研究內容
3.3預期創(chuàng)新結果
4 研究對象、技術路線、思維框架與主要研究方法
4.1研究對象
4.2技術路線
4.3思維框架
4.4主要研究方法
5 關于運動技術的序列發(fā)展的一般性描述
5.1運動技術序列發(fā)展的時空邏輯
5.2運動技術序列發(fā)展的基本形式與特點
5.3運動技術序列發(fā)展的基本動力
6 關于運動技術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創(chuàng)新
6.1關于運動技術創(chuàng)新
6.2關于運動技術的持續(xù)創(chuàng)新
7 關于創(chuàng)新運動技術的擴散
7.1擴散的必然性
7.2擴散的前提
7.3擴散類型的二維性
7.4擴散的合理性
7.5擴散的無償性
7.6關于擴散的障礙問題
8 運動技術創(chuàng)新缺損之原因及相關訓練對策
8.1創(chuàng)新缺損的定義及原因
8.2運動技術創(chuàng)新缺損時的相關訓練對策
9 關于運動技術預見
9.1預見的含義及其層面
9.2運動技術預見需處理好的幾種關系
10 運動技術的神經生理心理機制
10.1聯(lián)合性學習(經典條件反射和操作式條件反射)與運
動技術
10.2建構主義學說與運動技術
10.3生物控制論與運動技術
10.4學習心理學與運動技術
11 技能主導類表現難美項群(體操、藝術體操、跳水、
武術)運動技術發(fā)展的某些共性特征
11.1 “難、新、美、穩(wěn)”仍是運動技術發(fā)展的主要趨勢
11.2處理好技術加難與人文關懷的關系
11.3極為重視運動技術創(chuàng)新
11.4更加注重運動技術與藝術的結合
11.5技術細節(jié)對運動成績的影響越來越大
11.6規(guī)則的變化對技術發(fā)展具有整體性影響
12 技戰(zhàn)能主導類隔網對抗項群(乒乓球、羽毛球、網球、
排球)運動技術發(fā)展的某些共性特征
12.1 “發(fā)球、接發(fā)球”技術地位極為重要
12.2極為重視“精細技術”的訓練
12.3技術和打法的發(fā)展交互作用
12.4進攻性技、戰(zhàn)術與防守性技、戰(zhàn)術交替發(fā)展
12.5影響技術和打法演進有眾多相關因素
13 技戰(zhàn)能主導類同場對抗項群(籃球、足球、手球、
水球)運動技術發(fā)展的某些共性特征
13.1極其重視身體對抗技術和在強身體對抗中運用其他技術
13.2合理處理“技術全面”和“位置技術”的關系
13.3更為關注“組合技術”
14 體能主導類項群(田徑、游泳、舉重)運動技術發(fā)展
的某些性特征
14.1訓練理念中運動技術已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14.2極端重視運動技術的個體差異
14.3首先考慮實效性同時兼顧合理性與經濟性
14.4技術發(fā)展以質量提高為主要途徑
14.5技術中的現代科技含量有不斷增高趨勢
15 結論與建議
15.1結論
15.2建議
16 致謝
17 參考文獻
附件1
附件2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