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的文物遺存分布相當密集,在全市1686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已發(fā)現古墓葬、古建筑和其他名勝古跡140多處,其中國家、省、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3處,將該市的歷史上溯至53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古遺址,已發(fā)現煙墩山、五擔崗、鄧家山、卞家山、荒廟墩、戴山、釜山、釣魚臺、船墩山等20多處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的遺址;古城址,有古老的丹陽城遺址和始建于三國時期的姑熟城遺址以及始筑于東晉時期的牛渚城遺址;古建筑遺址,有昭明太子閣、凌云塔、彩虹橋、化城寺、謝公祠、虞公祠等多處;現保存較完整的古建筑,有名列沿江三樓一閣的太白樓建筑群,還有娥眉亭、濟美坊、黃山塔、金柱塔、葉家橋、赤烏井、廣濟寺等多處。此外,還有古窯址以及眾多的石刻、碑刻等。值得注意的是,馬鞍山歷史上因位于六朝古都南京的郊區(qū),山水秀麗,環(huán)境幽雅,風水甚佳,所以這一帶的六朝古墓相當多。其中重要的如東吳朱然家族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吳宋山墓、東吳佳山墓、西晉霍里紀年墓、東晉謝沈墓、東晉孟府君墓、東晉林里紀年墓,以及其他一系列的古墓群、古墓葬等。更有唐代李白墓名聞遐邇,明代陶安墓、明代花云墓等也頗有價值。上述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瓷器、青銅器、漆木器、書畫、玉器等,其中以青瓷和漆木器最為精美。青瓷大多出土于六朝墓葬,器形多樣,工藝高超,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漆木器主要出土于朱然墓(該墓共出土80余件漆器),在全國產生很大影響,其中犀皮黃口羽觴、季札掛劍漆盤、宮闈宴樂圖漆案等十分珍貴。這些文物反映的歷史文化信息準確,極具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