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中國史中國古代史南朝史解讀

南朝史解讀

南朝史解讀

定 價:¥25.00

作 者: 白玉林
出版社: 華齡出版社
叢編項:
標(biāo) 簽: 三國兩晉南北朝

ISBN: 9787801783899 出版時間: 2006-09-01 包裝: 簡裝本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50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南朝史解讀》主要參考“二十五史”中的《南史》、《宋書》、《梁書》、《陳書》和《南齊書》編撰而成,介紹了南朝宋、齊、梁、陳的歷史。 《南史》共八十卷,是唐朝人李延壽在其父李大師固有成果的基礎(chǔ)上所撰,它是合南朝宋、齊、梁、陳四朝歷史為一體的紀(jì)傳體歷史著作,所記錄的歷史起自南朝宋武帝劉裕永初元年(420),止于陳后主陳叔寶禎明三年(589),對南朝四代一百七十年的歷史作了較為詳細的敘述。 李大師是相州(今河北臨漳縣)人,曾參加隋朝末年竇建德的農(nóng)民起義軍政權(quán),官至尚書禮部侍郎,為南朝末期由隋入唐的歷史學(xué)家。由于南北朝時期各朝代都比較短暫,所以用斷代方式寫成的各朝史書都是彼此孤立的,在內(nèi)容方面顯得冗雜重復(fù),各朝之間又缺乏有機的聯(lián)系,更有甚者,各史書之間還有矛盾之處。鑒于此,李大師打算仿照《吳越春秋》的模式撰寫編年體的南、北史,打通各代,可惜未能完成而病故。 李大師去世以后,其子李延壽繼承父親遺志,繼續(xù)編撰南、北史的工作。李延壽,字遐齡,生年不可考,約卒于唐高宗儀鳳年間(676—679),是唐朝初年的歷史學(xué)家,曾任符璽郎等職。唐太宗時,他曾先后參加《隋書》紀(jì)、傳、志和《晉書》的編寫工作,還參與過唐朝“國史”的編纂。李延壽在其父的基礎(chǔ)上,改編年體為紀(jì)傳體,將《宋書》、《南齊書》、《梁書》及《陳書》四書進行刪節(jié),重新編纂,著成《南史》,此書于唐高宗顯慶四年(659)被朝廷批準(zhǔn)流傳。 《南史》有本紀(jì)和列傳,無表、志,其中本紀(jì)十卷,列傳七十卷,共八十卷。本紀(jì)中包括《宋本紀(jì)》三卷、《齊本紀(jì)》二卷、《梁本紀(jì)》三卷和《陳本紀(jì)》二卷。列傳中除專傳外,還有“類傳”九種。其編撰方法按朝代順序、帝王在位先后,以各朝帝王、宗室、諸王、大臣等為主線編為紀(jì)傳,突出門閥士族的地位。相對于南朝四史來說,《南史》打通朝代,改以歷史時限為斷代,刪去了很多空洞的奏章詔表等材料,增加了一些唐代以后很難見到的史料,自然有它很多的優(yōu)點。但是,《南史》也有一些缺陷,比如由于對南朝四史中的史料刪節(jié)過多,雖然在敘事方面更加清晰突出,但也刪節(jié)了一些重要的史料,甚至有刪節(jié)致誤者;由于《南史》無表和志,所以對于典章制度涉及不多;另外,《南史》中還有一些內(nèi)容和《北史》重復(fù)。就其風(fēng)格來說,《南史》文字簡明,事增文省,在史學(xué)上占有重要地位。 《宋書》是一部紀(jì)傳體斷代史著,為南朝沈約所撰,記述南朝劉宋王朝自劉裕至劉準(zhǔn)七代帝王近六十年的歷史,全書一百卷,其中紀(jì)十卷,志三十卷,列傳六十卷。沈約(441—513),字休文,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縣西)人,是南朝著名的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和聲律學(xué)家,去世后被謚為“隱”,因此后世亦稱“隱侯”。沈約修《宋書》主要參考了何承天、徐爰等所著宋史舊本,刪節(jié)了與晉史相重復(fù)的內(nèi)容,并加入了一些其他史料。該書成于南齊時期,以資料繁富而著稱于史林,是研究劉宋一朝歷史的重要參考文獻。志的部分內(nèi)容尤其豐富,紀(jì)傳則敘事詳密,其中又收錄了大量詔令、奏疏、書札及文章,雖嫌冗長,但有多方面的史料價值。 《南齊書》為齊梁皇族蕭子顯所撰,原書六十卷,今存五十九卷,其中帝紀(jì)八卷,志十一卷,列傳四十卷,所缺一卷為《自序》。該書原名《齊書》,后為了區(qū)別于李百藥所著《北齊書》,改稱為《南齊書》,主要記述南朝蕭齊王朝自齊高帝建元元年至齊和帝中興二年共二十三年的歷史,是現(xiàn)存關(guān)于南齊最早的紀(jì)傳體斷代史。作者蕭子顯,字景陽,南蘭陵郡南蘭陵縣(今江蘇常州西北)人,是南朝歷史學(xué)家和文學(xué)家。《南齊書》文字簡潔,文筆流暢,敘事完備。 《梁書》和《陳書》是姚察及其子姚思廉兩代人所撰,《梁書》主要記載自梁武帝蕭衍建國至梁敬帝蕭方智亡國共五十六年間的歷史,《陳書》主要記載了自陳武帝陳霸先即位至陳后主陳叔寶被隋文帝滅國首尾三十三年間的歷史。姚察,字伯審,吳興武康人,南朝歷史學(xué)家。歷經(jīng)梁、陳、隋三朝,入隋后于文帝開皇九年受命編撰梁、陳兩代歷史,未及完成就去世了,其子完成了這一工作?!读簳肺迨恚渲械奂o(jì)六卷,余者為列傳;《陳書》共三十六卷,其中帝紀(jì)六卷,列傳三十卷,二者皆無表、志。所不同者,《陳書》內(nèi)容比不上《梁書》那樣充實,本紀(jì)和列傳都過于簡略。

作者簡介

暫缺《南朝史解讀》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1.南北朝在我國歷史中處于什么地位?
2.南朝的更替情況如何?
3.劉裕北伐為什么半途而廢?
4.劉裕是如何當(dāng)上皇帝的?
5.宋武帝其人及其統(tǒng)治政策如何?
6.宋少帝劉義符為什么很快被廢?
7.宋文帝的統(tǒng)治政策是怎樣的?
8.“元嘉之治”是怎么回事?
9.宋孝武帝劉駿其人如何?
10.宋前廢帝劉子業(yè)為什么被殺?
11.宋明帝劉或的統(tǒng)治如何?
12.宋后廢帝劉昱為什么被弒?
13.宋順帝劉準(zhǔn)是怎樣喪失政權(quán)的?
14.齊高帝蕭道成是如何當(dāng)上皇帝的?
15.齊高帝的統(tǒng)治如何?
16.齊武帝蕭賾的統(tǒng)治情況如何?
17.齊郁林王蕭昭業(yè)為什么統(tǒng)治短暫?
18.海陵王蕭昭文為什么被廢?
19.齊明帝蕭鸞是什么人?
20.東昏侯蕭寶卷是如何被殺的?
21.為什么說齊和帝是一個傀儡?
22.蕭衍是如何當(dāng)上皇帝的?
23.梁武帝時期統(tǒng)治政策與社會發(fā)展情況如何?
24.梁武帝是如何崇佛的?
25.梁武帝北伐為什么損失慘重?
26.蕭梁二次北伐為什么仍然失?。?br />27.彭城寒山堰之戰(zhàn)的結(jié)局如何?
28.“侯景之亂”是怎么回事?造成了什么歷史影響?
29.侯景為什么要立蕭正德為皇帝?
30.梁簡文帝蕭綱是什么人?
31.豫章王蕭棟為何很快被廢?
32.梁武陵王蕭紀(jì)是什么人?
33.梁元帝蕭繹的結(jié)局怎樣?
34.蕭方智是怎樣一個帝王?
35.陳武帝陳霸先的身世如何?
36.陳武帝的立國政策如何?
37.為什么說陳朝是南朝版圖最小的政權(quán)?
38.陳文帝陳蓓是什么人?
39.陳伯宗為什么被稱為廢帝?
40.陳宣帝陳頊的統(tǒng)治情況如何?
41.為什么說陳叔寶是亡國之主?
42.劉穆之是如何輔佐宋武帝創(chuàng)建大業(yè)的?
43.劉敬宣建立過什么功勛?
44.王鎮(zhèn)惡建立過什么功勛?
45.勇將王鎮(zhèn)惡是怎樣死的?
46.檀道濟立有什么軍功?
47.被視為“國之長城”的檀道濟為什么遭到誅殺?
48.胡藩為什么能得到宋武帝劉裕的賞識?
49.張邵一生為官政績?nèi)绾危?br />50.張敷有什么逸事傳世?
51.沈慶之一生都建立過哪些戰(zhàn)功?
52.柳元景一生都建立過哪些功勛?
53.徐廣有哪些著述流傳?
54.裴松之的生平情況如何?
55.孔靖是怎樣進入仕途的?
56.朱齡石有什么事跡見于記載?
57.朱超石在北伐姚興的戰(zhàn)爭中有何功勛?
58.劉義真的生平事跡如何?
59.彭城王劉義康為什么被殺?
60.江夏王劉義恭為什么能大權(quán)獨攬?
61.傅弘之的仕宦情況如何?
62.滑臺之戰(zhàn)是怎么回事?
63.劉劭叛亂是如何被平定的?
64.劉誕叛亂的結(jié)局如何?
65.平定劉景素之亂的結(jié)局如何?
66.徐羨之為什么自縊而死?
67.傅亮專制國柄為什么卻被誅殺?
68.王華是怎樣登上高位的?
69.謝晦為什么能得到宋武帝的賞識?
70.謝述有什么事跡見于記載?
71.謝方明為什么能夠獲得時人贊譽?
72.謝靈運的生平情況如何?
73.謝莊有什么才華受到時人贊譽?
74.謝朏為什么能在宋、齊、梁三朝受到重用?
75.顏延之的生平情況如何?
76.劉宋時實行怎樣的貨幣政策?
77.顧琛的生平情況如何?
78.顧覬之是什么人?
79.顧憲之任地方官時有什么政績?
80.蔡廓有什么事跡見于記載?
81.如何評價王弘的一生?
82.王曇首有什么節(jié)操?
83.王僧達為什么自謂能位至宰相?
84.王僧綽是怎樣一個人?
85.沈懷文一生有什么政績?
86.周頤是個什么樣的人?
87.羊欣是何許人?
88.羊希是怎么死的?
89.袁穎為什么要造反?
90.袁粲有什么事跡傳世?
91.袁昂是什么人?為什么人其門者號“登龍門”?
92.蔣恭兄弟爭先承擔(dān)罪行有何結(jié)果?
93.王彭葬父時有什么奇遇?
94.劉宋朝廷為什么會免除嚴(yán)世期的徭役和賦稅?
95.郭世通父子有什么孝行和美德?
96.陳顯達有什么事跡見于記載?
97.魯爽身為北魏將軍為什么要改投南朝?
98.殷孝祖是怎樣死的?
99.王鎮(zhèn)之有什么美名流傳?
100.王弘之為什么不愿出仕?
101.王裕之的一生情況如何?
102.王秀之的哪些品質(zhì)受到了人們的贊揚?
103.賈希鏡是怎樣得到皇帝賞識的?
104.劉懷珍一生有什么事跡流傳?
105.劉瑪因何事被免官?
106.劉祥為什么被遠黜邊地?
107.劉秀之為官政績?nèi)绾危?br />108.徐孝嗣有什么事跡傳世?
109.孔琳之有哪些言論傳世?
110.孔覬有什么逸事流傳?
111.殷景仁有什么事跡?
112.褚淡之在鎮(zhèn)壓孫氏起義中有什么功勞?
113.褚彥回有哪些美德得到人們的頌揚?
114.到彥之一生都經(jīng)歷過哪些重要的戰(zhàn)爭?
115.垣護之建立過什么功勛?
116.垣榮祖有什么事跡見于記載?
117.張興世立有什么戰(zhàn)功?
118.袁淑為什么被殺?
119.何尚之的生平情況如何?
120.張永晚年為什么被免去了官爵?
121.劉宋政府為什么要改余齊人所居之里為孝義里?
122.王僧虔為什么會提拔檀珪?
123.朱修之有什么事跡傳世?
124.王玄謨生平情況如何?
125.劉懷敬父子有什么事跡見于記載?
126.劉懷慎有什么功勞?
127.吉翰為什么要殺典簽?
128.杜慧度是什么人?
129.傅琰祖孫三代是如何為官的?
130.虞愿是怎樣多次忤逆宋明帝的?
131.祖沖之的生平情況如何?他在數(shù)學(xué)方面做出了哪些貢獻?
132.伏曼容有什么才學(xué)?
133.劉榮祖建立過什么功勞?
134.劉道濟在益州的治理情況如何?
135.蒯恩是什么樣的一個人?
136.劉鐘在攻蜀之戰(zhàn)中立有什么功勞?
137.劉康祖是怎么戰(zhàn)死的?
138.劉延孫有什么主要業(yè)績?
139.吏民為什么畏趙伯符如豺虎?
140.沈攸之是怎樣敗死的?
141.江智深的生平情況如何?
142.江謐為什么會被賜死?
143.江湛有什么事跡?
144.沈演之是如何獲得宋文帝賞識的?
145.薛安都建立過什么功勛?
146.宗越生性殘暴為什么卻能身居高位?
147.黃回勇于攻戰(zhàn)為什么卻被處死?
148.臧質(zhì)有什么事情見于記載?
149.臧盾為什么能受到梁武帝的器重?
150.蕭思話有什么事跡見于記載?
151.為什么說蕭惠開志大才疏?
152.蕭惠基有什么事跡見于記載?
153.蕭介有哪些才華?
154.蕭允在南朝有什么經(jīng)歷?
155.顧歡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156.謝超宗恃才傲物造成了什么后果?
157.為什么說謝舉精通玄學(xué)與佛理?
158.王融出身著名士族家庭為什么卻被賜死?
159.王儉一生仕宦情況如何?
160.明僧紹有何逸事流傳?
161.荀伯玉為什么能得到齊高帝的賞識?
162.劉善明在政治上有什么建樹?有何逸事流傳?
163.劉靈哲有什么孝行義舉見于記載?
164.劉懷慰任郡太守時有什么惠政?
165.劉訐有什么逸事流傳?
166.崔慰祖有什么趣事流傳?
167.張緒有什么事跡傳世?
168.張瓖一生政績?nèi)绾危?br />169.戴僧靜立有什么軍功?
170.為什么說周盤龍勇冠諸軍、名播北國?
171.周奉叔為什么能橫行無忌、欺凌朝士?
172.陸澄有什么逸事流傳?
173.戚袞的學(xué)問為什么被時人推重?
174.庾杲之有什么逸事流傳?
175.孔珪有什么逸事流傳?
176.王晏手握重權(quán)為什么被誅?
177.王思遠為什么不愿居臺省要職?
178.垣崇祖為什么能得到齊高帝的寵信?
179.張欣泰頗有戰(zhàn)功為什么卻被誅殺?
180.褚賁有什么逸事流傳?
181.孔琇之為什么不食而死?
182.劉轍作為一代大儒有什么事跡流傳?
183.劉顯有什么事跡傳世?
184.劉虬為什么不愿為官?
185.劉之遴有什么才華見于記載?
186.明山賓的生平情況如何?有什么逸事流傳?
187.王茂在輔佐梁武帝建立帝業(yè)過程中有什么事跡流傳?
188.曹景宗有什么逸事流傳?
189.馮道根為什么被沈約稱為大樹將軍?
190.張弘策是如何輔佐梁武帝建立帝業(yè)的?
191.張緬有什么事跡傳世?
192.庾域父子有什么事跡流傳?
193.鄭紹叔在梁武帝建立帝業(yè)過程中有什么貢獻?
194.呂僧珍有什么事跡流傳?
195.沈眾為什么被賜死?
196.范縝有哪些反對佛教的言論?
197.韋睿一生征戰(zhàn)立有什么功勛?
198.韋放有過什么功勛?
199.韋粲在“侯景之亂”中有什么表現(xiàn)?
200.裴邃作為一代名將有什么事跡傳世?
201.陳慶之在對北魏的戰(zhàn)爭中有什么作為?
202.顏協(xié)是怎樣知名于世的?
203.為什么說王僧虔機智善辯?
204.王志有什么突出的政績?
205.王神念為什么要禁止淫祠?
206.王僧辯在平定“侯景之亂”中發(fā)揮了什么作用?
207.羊侃在防守臺城抵御侯景之戰(zhàn)中發(fā)揮了什么重要作用?
208.祖皓在平定“侯景之亂”中有什么作為?
209.王偉為什么被剜腸釘舌而死?
210.羊侃有什么逸事傳世?
211.周興嗣為什么見重于梁武帝?
212.何思澄有什么逸事流傳?
213.徐文盛為什么會死在獄中?
214.陰子春有什么逸事見于記載?
215.張彪是怎樣死里逃生的?后又是怎樣死的?
216.周文育一生經(jīng)歷過哪些戰(zhàn)爭?
217.王瑩有什么事跡見于記載?
218.王亮為什么被貶為庶民?
219.王奐因何事受到朝廷的討伐?
220.王錫有什么事跡傳世?
221.到溉與梁武帝為什么習(xí)氣相投?
222.到洽為什么被稱為才子?
223.到仲舉的生平情況如何?
224.為什么說蔡撙風(fēng)骨鯁正?
225.何點為什么被稱為“孝隱士”?
226.周弘正有什么學(xué)問?
227.庾仲容有什么著述見于記載?
228.沈浚是如何面對侯景叛亂的?
229.柳慶遠為什么能得到梁武帝的賞識?
230.柳仲禮手握重兵為什么還被侯景攻破臺城?
231.劉孝綽為什么知名于當(dāng)時?
232.郭祖深的上書提出了什么主張?
233.嚴(yán)植之在儒學(xué)方面有什么造詣?
234.沈峻有什么才華?
235.沈文阿為什么要躲避侯景的追索?
236.陸襄一生有什么業(yè)績?
237.陸呆、陸煦兄弟是什么人?
238.侯填建立過什么功勛?
239.侯安都身居高位為什么卻被賜死?
240.杜稜在迎立陳文帝即位一事中有什么功勞?
241.孔奐身為高官是怎樣做到清白自守的?
242.江總有什么文學(xué)成就?
243.王猛有什么事跡傳世?
244.褚玠任山陰令時政績?nèi)绾危?br />245.徐世譜建立過什么功勛?
246.蕭摩訶在軍事方面有什么突出表現(xiàn)?
247.陳武帝為什么對蔡景歷非常器重?
248.韓子高為什么被賜死?
249.沈炯被北魏所俘為什么又能回到南朝?
250.傅綽為什么被下獄治罪?
251.姚察在南朝有什么事跡見于記載?
252.沈洙在經(jīng)學(xué)方面有什么造詣?
253.鄭灼和賀德基為求學(xué)有什么逸事流傳?
254.顧越有什么為人稱道的經(jīng)歷?
255.永陽王為什么要穿壁以觀陸慶?
256.周迪作為叛將為什么百姓寧死也不愿意檢舉他?
257.孫恩、盧循起義是怎么回事?
258.張麗華是什么人?
259.范嘩在史學(xué)上有什么成就?
260.“二傅、沈、劉,不如一丘”說的是什么人?
261.陶淵明在文學(xué)上有什么成就?
262.陶弘景的生平如何?他撰修了哪些著作?
263.陶弘景對道教的發(fā)展做出了什么貢獻?
264.陶弘景在藥物學(xué)上有什么貢獻?
265.鮑照在文學(xué)上有什么成就?
266.顧野王有哪些著作見于記載?
267.何遜有什么文學(xué)成就?
268.劉勰的生平情況如何?
269.“江郎才盡”說的是誰?
270.任昉有什么才學(xué)?
271.劉孝標(biāo)所撰《廣絕交論》的內(nèi)容是什么?
272.王僧孺有什么文學(xué)才華?
273.南朝手工業(yè)與商業(yè)的發(fā)展情況如何?
274.南朝的農(nóng)業(yè)有何重要發(fā)展?
275.南朝采取了什么貨幣政策?
276.南朝時期我國國學(xué)教育情況如何?
277.南朝的選舉制度變革情況如何?
278.南朝時期佛教的發(fā)展情況如何?
279.魏晉以來后妃制度有何變化?
280.“世兵制”是怎么衰落的?
281.“寒人掌機要”說的是怎么回事?
282.什么叫土斷?
283.什么叫檢籍?
284.什么叫僑州郡縣?
285.南朝士族為什么重視門閥、郡望?
286.南朝兵士的身份為什么持續(xù)低下?
287.部曲指什么人?其社會地位如何?
288.《宋書·州郡志》所記戶口有何意義?
289.典簽是什么職官?
290.相國一職的淵源及發(fā)展情況如何?
291.魏晉以來公府都置有什么職官?
292.太常一職的演變情況如何?
293.國子祭酒是什么職官?
294.廷尉一職的歷史演變?nèi)绾危?
295.尚書及尚書令的淵源如何?
296.中書令和中書監(jiān)是什么職官?
297.奉朝請是什么意思?
298.御史中丞的淵源與發(fā)展如何?
299.《宋書》記述刺史一職的變化情況如何?
300.太宰為何官?其歷史淵源如何?
301.總明觀的機構(gòu)設(shè)置如何?
302.南齊太子?xùn)|宮設(shè)官情況如何?
303.裴松之注《三國志》為何意義重大?
304.《宋書·樂志》記載了哪些古代樂舞與詞章?
305.《宋書·禮志》記載的禮儀制度如何?
306.蕭子顯及其所撰《南齊書》情況如何?
307.姚思廉及其《梁書》撰述情況如何?
308.《梁書》、《陳書》為什么沒有《恩幸傳》與《佞幸傳》?
309.《陳書》編撰有何得失?
310.如何評價《南史》的優(yōu)缺點?
311.《南史·循吏傳序》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312.何謂天子六璽?
313.《宋書》是如何記載指南車的淵源的?
314.《荊楚歲時記》記載了哪些時令習(xí)俗?
315.塵尾是什么東西?什么人才有資格執(zhí)塵尾?
316.《世說新語》是一部什么書?
317.梁昭明太子蕭統(tǒng)所編的《文選》是一部什么書?
318.《文心雕龍》為何堪稱不朽?
319.新體詩和永明詩人是怎么回事?
320.所謂“宮體詩”是怎么回事?
321.南朝時期在藝術(shù)上有什么成就?
322.唐以前中國對師子國有過什么認識和交往?
323.唐以前對扶南國有什么認識和交往?
324.《南史》是如何記載扶桑國的?
325.新羅、倭國的社會風(fēng)俗情況怎樣?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