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蓮娜·羅斯福在白宮做第一夫人的12年里,要應付無數(shù)煩瑣的事務。但她每次在接見一大群人,或是要發(fā)表一次演說之前,通常都坐在椅子或沙發(fā)上,閉上眼睛休息20分鐘。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60多歲的丘吉爾卻能每天工作16個小時,他的秘訣是:每天早晨在床上工作到ll點,看報告、口授命令、打電話,甚至在床上召開會議。午飯之后,他要睡1個小時,晚.上8點的晚餐之前,還要睡兩個小時。因為他經常休息,所以能很有精神地一直工作到半夜。任何一位還在學校念書的醫(yī)科學生都會告訴你,疲勞會降低身體對一般疾病和感冒的抵抗力;而任何一位心理治療家也會告訴你,疲勞同樣會降低你對憂慮和恐懼感的抵抗力。芝加哥大學實驗心理學家杰可布森醫(yī)生認為,任何一種精神和情緒上的緊張狀態(tài),在完全放松之后都不可能再存在了。這就是說,如果你能放松緊張隋緒,就不會再繼續(xù)憂慮下去。所以,要防止疲勞和憂慮,你就要經常休息,在你感到疲倦以前就休息。短短的一點兒休息時間,就能使你有很強的恢復能力,即使只打5分鐘的瞌睡,也有助于防止疲勞。愛迪生認為他無窮的精力和耐力,都來自于能隨時入睡的習慣。“現(xiàn)代教育之父”何瑞斯曼,在他年事稍長之后也是這樣。當他擔任安提奧克大學校長的時候,他常常躺在一張長沙發(fā)上和學生談話。經常休息,照你心臟工作的方法去做:在疲勞之前先休息。這樣就能使你每天的清醒時間多出1個小時。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有“竭澤而漁”或是“殺雞取卵”的愚蠢行為,以犧牲產能(雞)為代價來提高產出(蛋)。我們往往更關心的是效率而不是效能,為了提高效率而忽視效能,這就削弱了我們取得成果的能力。而唯有產出與產能取得平衡,才能達到卓越的效能。很多人因為想多做點事而徹夜不眠,結果弄得精疲力竭,身體不適。而倘若好好睡一覺,效果則會截然相反,第二天可以精力充沛地做更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