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清朝268年中央與地方關系的歷史大致可以劃分成前、中期(1644——1840年)和晚期(1840——1911年)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國家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基本上是穩(wěn)定的,中央政府呆持著高度的集權和對地方有著絕對的駕馭能力。變化發(fā)生在后一階段。在后一階段,西方列強的不斷侵入和1851-—1864年的太平天國運動,導致了清王朝的原有國家權力配置體系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原來屬于中央政府的權力開始下移,從此,晚清中央與地方關系開始生重大的變化。本書是對晚清中央與地方關系的變化和發(fā)展基本脈絡的梳理,給出一個清晰和較全面的關系發(fā)展線索。書中從總結清前、中期中央與地方關系的主要內容、晚清地方勢力崛起原因這兩大影響晚清中央與地方關系變化的因素開始,按時間及重大事件發(fā)展的線索為序依次簡要說明了太平天國、洋務運動、甲午戰(zhàn)后、庚子前后、新政、辛亥革命幾個時期的中央與地方關系的基本特征。本書進一步深入和開拓了晚清中央與地方關系領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