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中國文化博采眾美:書法文化與成語

博采眾美:書法文化與成語

博采眾美:書法文化與成語

定 價:¥35.00

作 者: 朱瑞玟
出版社: 首都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叢編項: 中國成語文化書系
標(biāo) 簽: 成語對聯(lián)

ISBN: 9787810649193 出版時間: 2006-1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 頁數(shù): 291 字?jǐn)?shù):  

內(nèi)容簡介

  【博采眾美】我們的祖先以漢字的形式美為基礎(chǔ),結(jié)合對十自然美、生活美的感悟,創(chuàng)造了具有無限魅力的書法藝術(shù)。當(dāng)初,倉頡“仲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之象,博采眾美,合而為字?!薄嫌^日月星辰的運(yùn)行,下看龜背的花紋與飛鳥的姿態(tài),廣泛地采集各種事物的美,創(chuàng)造了文字。每一個漢字都是審美的產(chǎn)物;書法藝術(shù)也是“博采眾美”的結(jié)晶,是審美的產(chǎn)物。【橫平豎直】甲骨文是中國書法之始。古人先把義字寫在龜甲、獸骨上面,然后冉用刀按照寫好的筆畫刻出來:把寫在龜甲、獸骨上向的筆畫分為橫豎兩類,先將昕有的豎畫刻完,然后把甲片或骨片旋轉(zhuǎn)90度,還沒有刻的橫畫變成了豎畫,再把這批豎畫刻出來。由于這樣的契刻程序,甲骨文就有了“橫平豎直”的特點(diǎn),漢字也由此開始形成了方塊字?!九R池學(xué)書】漢代的張芝,是草書大家。他的成就,主要來自勤學(xué)苦練。史料中有張芝“臨池學(xué)書,池水盡黑”的記載。——“臨池”,是張芝家附近的一個爪池子。張芝每次練字后,到臨池中洗筆硯,天長日久,臨池的水都變成黑色的了。【中山毛穎】戰(zhàn)國時代寫字用的毛筆,筆頭的毛少,吸不了多少墨,而且縛在木棍一端的筆頭容易脫落,用起來很不方便。秦代大將蒙恬,用竹管取代了木棍,把束緊的兔毛納入筆管,制成了筆頭吸墨多而不易脫落的毛筆。唐代韓愈的《毛穎傳》,使用擬人手法,稱毛筆為“毛穎”,寫毛穎年輕時被重用、年老后被疏遠(yuǎn)的故事?!睹f傳》開篇第一句是:“毛穎者,中山人也?!薄爸猩健?,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一個小國,在今天的河北省正定、平山一帶地方。傳說蒙恬就是在這里鎮(zhèn)守時對毛筆進(jìn)行改良的。自此,“中山毛穎”成了毛筆的代稱。

作者簡介

  朱瑞玟,著名學(xué)者,主攻成語研究與佛學(xué)研究。有《實用寫作成語辭典》(意序)、《成語探源辭典》等獨(dú)具創(chuàng)意的工具書,還有《佛教與成語》、《書法與成語》、《酒文化與成語》等專著,蜚聲大陸與臺灣,以及加拿大、新加坡等國家,中外學(xué)術(shù)界盛贊朱瑞玟的作品“知識性、趣味性、文化性、實用性四者兼?zhèn)洹薄?朱瑞玟于1963年入讀首都師范大學(xué)中文系,后在北京電信教育培訓(xùn)中心任教,是該中心文史哲教研室主任、職稱評審委員。曾為中國政法大學(xué)研究生院編寫《司法文書寫作教程》、為北京成人教育學(xué)院編寫《說明文寫作》,并先后兼任北京史地民俗學(xué)會理事、《北京青年報》通訊員、《衛(wèi)視周刊》電視劇評論主筆、《佛教文化》編輯部主任。

圖書目錄

一 鳥跡之始,乃書法之宗
——中國書法藝術(shù)的產(chǎn)生
博采眾美/4 龜文鳥跡/5 鸞飄鳳泊/7橫平豎直/8 代人捉刀/9 捉刀人/9
銘肌鏤骨/10 銘心刻骨/10 俯仰向背/11 若合符節(jié)/11 鸞翔鳳翥/12
日銷月鑠/12 口如懸河/12操觚染翰/15 率爾操觚/15 罄竹難書/15 永垂竹帛/15
二 李斯號為工篆
——秦篆,中國書法藝術(shù)的第一個里程碑
自我作古/21 非昔是今/21 樹碑立傳/22 游魚得水/25 雕蟲小技/25
三 千古書家一大關(guān)鍵
——漢隸,各種書體的基礎(chǔ)
雕蟲篆刻/30 壯夫不為/30 八字打開/31 蠶頭燕尾/31 參差不齊/33
飄飄欲仙/33 驚心動魄/34 騏驥一毛/34 一家眷屬/35 若有神助/36 日望不可即/36
四 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
——酣暢淋漓而法度嚴(yán)謹(jǐn)?shù)臐h代草書
急就章/41 急就成章/41 精金美玉/42 中規(guī)中矩/43 超前絕后/43 勁骨豐肌/44
春虹飲澗/44 臨池學(xué)書/45 揮翰臨池/45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45
超俗絕世/46 鉆堅仰高/46 妙絕時人/47
五 遺音余韻,得之于筆墨外也
——追求神韻的三國書法
雄逸絕倫/52 龍威虎振/53 劍拔弩張/53 沉著痛快/54 歌聲繞梁/54
希世之寶/55 連城之價/55 各不相類/57 一波三折/58 驚蛇入草/58
六 碎玉壺之冰,爛瑤臺之月
——中國書法藝術(shù)的巔峰時期
(一)王謝家族的書法藝術(shù)
咄咄逼A/62造微入妙/63 不傳之妙/63 煙霏露結(jié)/63 鳳翥龍蟠/63
龍?zhí)⑴P/64 入木三分/64 登峰造極/65 古今之冠/65 矯若驚龍/65
游云驚龍/65 神采奕奕/65 一概而論/66 寫經(jīng)換鵝/67 精妙入神/67
初寫黃庭,恰到好處/67 竹扇求書/68 鸞飛鳳舞/68 威風(fēng)凜凜/70 汗洽股栗/70
動心駭目/70 一字一珠/71 顯而易見/71 盡善盡美/71 心慕手追/71
譽(yù)過其實/71 一時之冠/72 千古一人/73 百態(tài)橫生/73 愛不釋手/73 龍蛇飛動/74
青氈舊物/75 乘興而來,興盡而返/75 人琴俱亡/75 王謝子弟/76
王謝風(fēng)流/76 拳拳之心/77 龍盤虎踞/77林下風(fēng)致/78 天壤王郎/78 大筆如椽/79
大手筆/79 宛然在目/79 首尾如一/80
(二)王謝家族之外的晉代書法家
一臺二妙/80 細(xì)不容發(fā)/81 插花美一/81 冰壺秋月/82 銅駝荊棘/83
坦腹東床/83 家雞野鶩/85 陵谷變遷/85 王佐之才/86 單槍匹馬/86
殷浩書空/87 咄咄怪事/87 咄咄書空/87
七 羊真孔草,蕭行范篆,各一時絕妙
——碑、帖分流的南北朝書法
骨豐肉潤/91 雞不及鳳/92 羊真孔草/93 蕭行范篆/93 揮毫振紙/93
入室弟子/94 婢作夫人/94 弱柳長松/95 龍飛鳳舞/95 適眼合心/95
殘璋斷塊/95 心手相應(yīng)/96 心手不應(yīng)/96 春蚓秋蛇/97 芙蓉出水/97 金題玉躞/98
屋下架屋/98 強(qiáng)弓勁弩/99 篳路藍(lán)縷/99 游魚戲水/101 外柔內(nèi)剛/101
八 薈萃六朝之美……大開唐風(fēng)
——承上啟下的隋代書法
應(yīng)心合手/106 戶限為穿/106 鐵門限/106 永字八法/107 刪繁補(bǔ)缺/108
九 各出其奇,各詣其極
——人才輩出的唐代書法
(一)初唐時代的書法藝術(shù)
仙露明珠/112 循規(guī)蹈矩/113 唐臨晉帖/113 千金難買亡人筆/114
巧奪天工/115 收視反聽/115心平氣和/115 金剛怒目/115 鐵畫銀鉤/117
不擇紙筆/117 意在筆先/118 四面八方/119 頭重腳輕/119 美女簪花/119
字里行間/120 千里之志/121 鳳翥鸞回/122 大家風(fēng)范/122 為之三嘆/124
掉臂獨(dú)行/124 美璧微瑕/125 取其精華,棄其糟粕/126得意忘言/126
(二)中唐時代的書法藝術(shù)
墨妙紙精/127 交相輝映/127 毫發(fā)無遺/127 孤蓬自振/128 天真爛漫/129
不可端倪/129 落紙云煙/1 30 千奇百怪/130 天下獨(dú)步/131 筆走龍蛇/131
無與倫比/131 筆精墨妙/131 驟雨狂風(fēng)/131 得其三昧/132 游戲三昧/132
遺編絕簡/133 漫不經(jīng)心/134 顛張狂素/134 研精覃思/135 顛沛流離/135
飛鳥出林/136 入石三分/137 飄然自得/137 人物兩忘/138 手不停揮/139
筆掃千軍/140 一字千金/140 文身跣足/140 睥睨物表/140 眼高四海/140
江山不老/140 贊嘆不已/141 癡人說夢/143 夢中說夢/143 怒猊抉石/144
渴驥奔泉/144 自鄶不譏/144 寄人籬下/145 如錐畫沙/146 力透紙背/147
抑揚(yáng)頓挫/147 千變?nèi)f化/148 心手兩忘/148 自成一家/149 一字百金/150
顏筋柳骨/150 銀杯羽化/150 太阿龍泉/151 寢處其中/152 涇渭同流/153
高瞻遠(yuǎn)矚/154 斷幅殘紙/155 龜龍片甲/155 麟鳳一毛/155 一毛片甲/155
一日之長/156
(三)晚唐時代的書法藝術(shù)
驚魂動魄/157 玄黃牝牡/158尺二冤家/159縱心所欲/160寒酸書生/160
十 書之盛莫盛于唐,書之廢莫廢于今
——“尚意”的宋代書法
(一)北宋時代的書法藝術(shù)
屈指可數(shù)/166 出群拔萃/167 君臨天下/168 擊節(jié)嘆賞/168 玉石雜糅/168
鳳毛麟甲/168 希世之珍/168 琴棋書畫/169 梅妻鶴子/170 不藥而愈/170
不食而飽/170 跌蕩不羈/171 一揮而就/171 不可一世/172 沖口而出/172
逆風(fēng)行舟/173 得意忘形/174 斷編殘簡/174 冰清玉潤/175 明窗凈幾/175
銳不可當(dāng)/176 殘編斷簡/176 片紙只字/176 無佛處稱尊/177 深藏不露/178
筆冢墨池/178 西子捧心/179 西子之顰/179 不差毫發(fā)/180 郁郁蔥蔥/180
燕瘦環(huán)肥/181 鼎中一臠/181 人所莫及/182 殘圭斷璧/182 不擇筆墨/183
不計工拙/183 停八當(dāng)/183 不古不今/184 別出新意/184 違世異俗/184
高視闊步/185 氣宇軒昂/185 兩把刷子/186 檣陣馬/187 天馬行空/187
脫韁之馬/187 追風(fēng)逐電/187 左右逢源/188 取豪奪/188 惟妙惟肖/188
獨(dú)步當(dāng)世/189 非人不傳/190 神會心契/190 得心應(yīng)手/190 光彩照人/190
斷紙余墨/190 脫穎而出/192 如獲至寶/192 冠絕古今/193 超逸絕塵/194
(二)南宋時代的書法藝術(shù)
進(jìn)退裕如/195 庸庸碌碌/196 筆力扛鼎/197 神入化/198 醉墨淋漓/199
揮灑自如/199 楚楚可觀/200 嘿然無語/201 云爛霞舒/201 斬釘截鐵/202
不足介意/203 歸過筆墨/204 片簡只字/204
十一 未嘗一日廢書
——深受漢文化影響的遼金書法
(一)遼代的書法藝術(shù)
功德無量/209
(二)金代的書法藝術(shù)
慷慨大方/210 零珠片玉/211 鬼畫符/212
十二 玩昧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
——以復(fù)古為宗旨的元代書法
人書俱老/216 千古不易/217 波瀾老成/217 波瀾欠老/217 一語不合/218
飄飄然/218 飄然而去/218 神龍出海/219 名重一時/220 裸袖揎衣/221
不吝紙筆/221 書如其人/222刻薄寡恩/222
十三 我朝善書者不可勝數(shù)
——名家卓立的明代書法
(一)明代前期的書法家
綿里裹鐵/226 風(fēng)度翩翩/227 不拘一格/227 旗鼓相當(dāng)/227 一日千里/228
玉豫金筒/229
(二)明代中期的書法家
有意無意/230 難之又難//230 隨人腳踵/232 風(fēng)流才子/233 得意之作/234
平平無奇/234 吉光片羽/235 堂堂正正/235
(三)明代晚期的書法家
小巫見大巫/236 斷楮殘煤/237 聲價百倍/237 斷墨殘楮/239 兔起鶻落/239
龍翔鳳翥/240 同年而語/240
十四 以趙、董意而參以平原氣魄
——“帖學(xué)”與“碑學(xué)”交相輝映的清代書法藝術(shù)
(一)清代初期的書法藝術(shù)
沉雄古逸/247 超然物外/248仰天大笑/249
(二)清代中期的書法藝術(shù)
雙目失明/251 明月入懷/252 墨跡毫端/253 兼收并蓄/254 千字一律/254
珠圓玉潤/256 衣缽傳人/256 學(xué)書三要/257 密不透風(fēng)/258 一筆一畫/259
判若江河/262 循序漸進(jìn)/263 若無其事/263 直來直去/263 跌宕道麗/264
(三)清代晚期的書法藝術(shù)
天仙化人/265 穿衣吃飯/265 柴米油鹽/266 洗盡凡庸//266 河伯海若/268
不衫不履/268 不堪入目/268 鮮得要領(lǐng)/268
十五 筆硯紙墨為四友
——中國特有的書寫工具
文房四寶/273 中山毛穎/274 管城毛穎/274管城子/274 中書君/274
娓娓不倦/275 新陳代謝/275 懷鉛提槧/276 一筆不茍/276 大筆一揮/276
奮筆疾書/276 筆補(bǔ)造化/276 下筆千言/276 下筆不休/276 下筆成章/277
援筆立成/277 筆翰如流/277揮翰成風(fēng)/277 飛文染翰/277 江郎才盡/278
五色筆/278 投筆從戎/278 蠻箋象管/278后會難期/278信筆涂鴉/279
字若涂鴉/279 東涂西抹/279 搠筆巡街/280 惜墨如金/280 用墨如潑/280
潑墨如雨/280 墨跡未干/281 胸?zé)o點(diǎn)墨/281 騷人墨客/281 金壺墨汁/281
金壺道人/281 筆酣墨飽/282調(diào)墨弄筆/282 揮毫潑墨/282 吮毫舐墨/282
紙短情長/282 斗方名士/283 秀才人情/283 染翰操紙/284 白紙黑字/284
千里鵝毛/284 磨穿鐵硯/284 不即不離/285 咳唾珠璣/286 久假不歸/286
久假當(dāng)歸/286 焚其筆硯/287
索引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