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倫理可以說是中國的一大特色,而在所重視的倫理里,儒家倫理又始終占有著絕對的支配地位。但在中國文化的原始坐標里,儒家倫理不過是群星譜系里的一個星座。獨鐘儒家倫理的客觀后果,不僅無形中失去了其他思想生發(fā)效用的機會,而且形成了長期來講倫理而沒有豐厚的倫理基礎的現狀,諸如社會公德的缺失就是最好的佐證。因此,倫理并沒有成為一種資源。把倫理作為一種資源未定位,不僅是中國在世界舞臺上占有人均份額、真正實現現代化的需要,而且是地球村的價值呼喚,它也正是倫理經營的課題。在這一視野里,通過學理定位、心理機制、物理支撐、實理抉擇、道理建設、事理新解等視角,以現實為平臺,以地球村為視野,以經濟為驅動輪,以追求經濟的效益發(fā)展為目標,以增強國力為價值取向,打破就倫理談倫理的狹隘框架,多維而深刻地在實學、實用的軌道上,宏觀而客觀地演繹并勾勒了倫理經營的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