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的外國人在中國從事新聞傳播活動,辦報,辦刊物,辦通訊社,充當本國政府、本國的某一個政黨、某一個政治派系、某一個經濟利益集團,某一個宗教團體的喉舌,充當他們在華的某一部分僑民的喉舌,宣傳他們的意識形態(tài)和政治主張,弘揚他們母國的文化,維護他們相應的權益,傳播和報道他們共同關注的信息,這在舊中國,是十分常見的一種現(xiàn)象,是當時中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性質所決定的。在眾多的在華外國人用自己的母語創(chuàng)辦的報刊中,俄文報刊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的群體。它們起始的時間,和其他外國人辦的外文報刊比較起來,并不算早,但從它們的數量和它們在當時的影響來看,卻超過法文,德文和葡文的報刊,僅次于英文和日文報刊,居在華外文報刊中的第三位。這一批俄文報刊在中國活動的時間,肇始于19世紀的90年代,終止于20世紀的40年代至50年代,綿延近半個世紀,出版的地點,則遍及東北、華北、華東的幾大城市,而且頗具規(guī)模,是這一階段中國新聞事業(yè)史上的值得特別關注的一個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