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衣是我國傳統(tǒng)戲曲角色表演時的穿戴,俗稱行頭,戲衣制作和買賣戲衣的店鋪舊稱行頭店。清代,戲班子內逐漸形成便于管理的“衣箱制”,一般將戲衣分成五類: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盔箱、旗把箱。另有梳頭桌,放置化妝物品,統(tǒng)稱“五箱一桌”。其中大衣箱放置“文服”類的長袍。二衣箱放置“武服”以及一應短衣。三衣箱放置彩褲、水衣子以及戲鞋。而行頭業(yè)的分類更為細化,戲衣專指“文服”和“武服”等體服類的服飾,泛指蟒、靠、帔、褶等,戲衣制作被認為是高一等的行當。盔帽、巾帽、口面、靴鞋、刀槍把子等被排除在戲衣的范疇之外,常被歸入砌末類,在行內略低一等。本書對我國戲衣歷史、戲衣與傳統(tǒng)服飾的關系、各流派戲衣款型、色彩圖案、制作工藝作了全面描述,并配以多幅各種款式的戲衣彩圖,對讀者了解和欣賞戲衣具有較大參考價值,同時,也對了解我國服飾的演變和發(fā)展有幫助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