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其人】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戰(zhàn)國鄒(今山東鄒縣南)人。他是戰(zhàn)國中期儒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據說孔子去世后,儒家分化為八派,其中對后代影響最大的,就是以孟子為代表的“孟氏之儒”。孟子繼承并發(fā)展了孔子的學說,后人遂把以孔子和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傳統(tǒng)稱為“孔孟之道”,而孟子也被尊為儒家的“亞圣”。孟子的生平事跡主要見于《史記·孟子茍卿列傳》以及《孟子》書中有關章節(jié),此外先秦兩漢其他典籍中也有一些零星的記錄。根據這些材料我們可以知道孟子一生的大概情況。孟子生活在大約比孔子晚了一個世紀的戰(zhàn)國中期,他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后代,但他出世時,家道早已沒落。孟子幼年家境比較貧寒,但他有一個循循善誘、教子有方的好母親,使他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養(yǎng)和熏陶。關于孟母教子有不少故事,如“孟母三遷”、“斷織勸學”等。后來他又向孔子的孫子子思學習。也有人說他是向子思的門人學習的。不管怎么說,孔子的學說看來是經由子思一脈承傳到了孟子,所以后人又把子思、孟子一派的儒學稱為“思孟學派”。孟子在三十歲左右,已經學有所成,在鄒、魯一帶從事講學活動,頗有名氣。大約四十多歲時,孟子開始周游列國,宣傳他的一套仁政王道的政治主張。他先后到了齊、宋、魯、滕、梁等國。所到之處,孟子雖然也受到一些禮遇和優(yōu)待,但他的思想終究被認為是迂腐不切實際,不被諸侯采納。晚年,四處碰壁的孟子只好回到故鄉(xiāng),重新聚徒講學,著書立說,并為后人留下了《孟子》這部書?!尽睹献印菲鋾俊睹献印愤@部書的作者究竟是誰?歷來有三種看法,一種認為是孟子自己寫的,一種認為是孟子與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合著的,一種認為是孟子的弟子乃至再傳弟子根據孟子生前的言論綴輯而成的。不過從《孟子》文章具有比較統(tǒng)一的風格來看,該書的主體部分,當出自孟子本人之手?!睹献印返钠獢担抉R遷《史記》說是7篇,而《漢書·藝文志》和應邵的《風俗通》卻著錄為11篇,包括內篇7篇和外書4篇。但所謂外書4篇,漢代第一個為《孟子》作注的趙岐已斷定其為后人偽托之作?,F(xiàn)傳的《孟子》僅為7篇,每篇選取第一句話中的一個人名或詞語作為篇名,依次是:《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每篇又分上下。在唐以前,《孟子》書在人們的心目中基本上等同于一般的諸子著作,列于子部。至唐,孟子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韓愈追述儒學道統(tǒng),把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