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家廉政體系理論及其背景
1.1 國家廉政體系理論框架
1.2 國家廉政體系的理論背景——治理思想
1.3 國家廉政體系的現實背景——新社會力量的崛起
2 中國國家廉政體系研究
2.1 中國的基本情況
2.2 中國的腐敗形勢及其變化
2.3 中國國家廉政體系研究
2.4 中國的國家廉政體系
3 中國國家廉政體系的歷史演變
3.1 建國初期(1949年10月—1966年4月)
3.2 “文化大革命”時期及其后期(1966年5月—1978年11月)
3.3 改革開放初期(1978年12月—1992年9月)
3.4 深化改革開放時期(1992年10月—2002年10月)
3.5 當前階段(2002年11月至今)
4 過去十年中國國家廉政體系的重要發(fā)展
4.1 國家廉政體系逐步完善,制度的作用得到加強
4.2 通過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制約政府權力,推進依法行政
4.3 禁止軍隊和政府部門經商,重新明晰公私界線,提高官員問責度
4.4 建立領導干部收入和重大事項申報制度,推行“三公開”,增加政府透明度
4.5 增加政府采購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建設有形建筑市場
4.6 推行“收支兩條線”改革,審計部門開始扮演重要角色,預算管理逐步嚴格
4.7 地方政府制度創(chuàng)新活躍,進行了大量制度預防腐敗的嘗試
4.8 加強國際合作,在打擊跨國腐敗行為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5 國家廉政體系分部門評估
5.1 政黨
5.2 行政機關
5.3 立法機關
5.4 司法機關
5.5 執(zhí)法機關
5.6 反腐敗機陶
5.7 審計機關
5.8 公共采購
5.9 媒體
5.10 公民社會
5.11 商業(yè)部門
5.12 國際機構
6 中國國家廉政體系的不足和未來發(fā)展方向
6.1 國家廉政體系中一些部門的角色和地位需要加強
6.2 國家廉政體系中的一些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