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生活的希望》一書中,他通過對美國歷史的研究,通過對美國民眾心理的深入分析,指出長期以來為人民推崇的美國政治傳統(tǒng),無非就是反對政府行使行政管理權來干預社會經濟生活,他們所主張的就是在經濟事務中保持放任主義的“杰斐遜傳統(tǒng)”。“杰斐遜傳統(tǒng)”在美國社會已成為民主政治的代名詞。與此相對立的是“漢密爾頓傳統(tǒng)”,因為漢密爾頓主張政府進行強有力的行政管理。所以,漢密爾頓的主張在美國民眾的眼里,已成為一種維護上層階級特權的理論。大多數美國人珍視這樣的信條:自由將帶來一切。只有政府收回特權,包括行政管理權,給予工商界以完全自由競爭的機會,美國社會才有可能保持繁榮。克羅利卻提出一種與大眾不一致的意見:由于大工業(yè)、大企業(yè)、大銀行的時代必然來臨,或者說已經來臨,“杰斐遜傳統(tǒng)”主張的極端“自由放任”政策,最終將會導致特殊利益集團勢力的極度膨脹,而廣大美國公眾的處境將會日益惡化,最終將造成美國社會的極端對立??肆_利針對這種情況提出的對策是:美國人不必放棄民主政治和機會均等的理論,但是必須拋棄極端化了的“杰斐遜傳統(tǒng)”,讓各級政府對所有的經濟領域都有權進行堅決而廣泛的干預,惟此才能挽救美國社會,實現美國民眾長久以來就抱有的夢想。同時,他還引進了“國家利益”這個概念,呼吁在美國提倡一種新的國家主義,要承認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美國人長期信奉并置于首位的是個人主義,而克羅利提倡運用行政管理手段,通過計劃與立法的途徑實現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