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固體廢物包括農村生活垃圾、農業(yè)廢物、畜牧養(yǎng)殖廢物、林業(yè)廢物、漁業(yè)廢物、農村建筑廢物等多個方面。農村固體廢物是重要的環(huán)境污染源和疾病傳播源,它以固態(tài)物質、滲出液態(tài)物質、釋放氣態(tài)物質以及傳播疾病等方式污染環(huán)境,危害人體健康。在工業(yè)污染源不斷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廣大農村地區(qū)的面源污染問題凸現,已經成為我國未來環(huán)境污染控制的重點領域之一。隨著農村經濟的發(fā)展和農業(yè)結構與耕作方式的改變,衣村固體廢物呈現產生量增加、組分復雜化、污染程度加劇的趨勢。在面源污染負荷中,農村固體廢物占有重要比例,是最主要的環(huán)境污染源,也是應該控制的重點。如在滇池流域開展的面源污染控制技術研究結果顯示,固體廢物對滇池的面源污染負荷超過面源總負荷的一半。農村固體廢物一方面是重要的環(huán)境污染源和疾病傳播源,另一方面,其又是或含有重要的有價資源。農村固體廢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等,是重要的工農業(yè)原料。大量產出的作物秸稈、畜禽糞便、林業(yè)廢棄物等都可以通過飼料化、肥料化、燃料化、能源化等轉化技術得到利用。不能利用的廢物也需要得到環(huán)境無害化的處理處置。我國人口眾多、資源有限、生態(tài)環(huán)境整體性脆弱的國情決定農村固體廢物的處理處置和資源化是發(fā)展農村循環(huán)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然而我國農村地區(qū)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技術研究起步很晚,且重視程度不夠,技術積累不多,實踐經驗缺乏。適合我國農村地區(qū)的固體廢物污染控制體系尚在探索之中。我國正在開展新農村建設,迫切需要有關農村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技術的支撐。《農村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技術》以農村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和資源化技術為主線,在收集大量國內外相關研究及應用資料的基礎上,結合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術研究”等課題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實踐,較為全面地介紹了農村固體廢物組成、特性、污染特征和適合處理處置技術和綜合利用方法。全書共由九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介紹農村固體廢物的來源、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性質、污染負荷、管理法規(guī)和污染控制標準與規(guī)范,并通過案例介紹了農村固體廢物的調查方法和管理方法。第三部分介紹農村固體廢物物理化學處理技術,包括預處理技術,畜禽糞便的固液分離、干燥、除臭、飼料化等技術,農作物秸稈的壓縮成型、還田、飼料化等技術。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詳細討論了農村固體廢物的堆肥化處理技術,包括好氧堆肥處理技術原理,堆肥過程影響因素與控制條件,堆肥過程中物質的物理、化學和生物性質變化,固體床堆肥系統,靜態(tài)固體床系統,豎流式、平流式和非流動式反應器堆肥系統,好氧堆肥工藝,堆肥過程的環(huán)境保護,堆肥產品的品質分析、控制和對植物疾病和蟲害的抑制方法等,最后介紹了農村固體廢物堆肥的案例。第六部分討論厭氧消化技術及應用,包括厭氧消化的基本原理,厭氧消化系統和工藝,秸稈和糞便厭氧產沼氣等。第七部分介紹農村生活垃圾小型填埋場技術,側重討論了小型生物反應器填埋場技術的最新研究進展,包括好氧填埋技術和生物預處理技術,準好氧填埋技術,反應器填埋場的水分和滲濾液控制,小型填埋場的可持續(xù)使用與穩(wěn)定垃圾的利用等。第八部分討論秸稈氣化技術,包括秸稈氣化的原理和工藝,秸稈氣的凈化和秸稈熱裂解技術。第九部分簡單介紹了農村固體廢物處理和利用的新興技術,如利用蚯蚓處理農村固體廢物,秸稈生產乙醇技術,有機廢物生產單細胞蛋白簡介等?!掇r村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技術》的第一部分由陸文靜編寫;第二部分由王洪濤編寫;第三部分由趙巖、陸文靜編寫;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由張相鋒、王洪濤、陸文靜編寫;第六部分由李冬、陸文靜編寫;第七部分由王洪濤和王昊編寫;第八部分由王昊和趙巖編寫;第九部分由司繼濤、生駿、王志超編寫。全書由王洪濤和陸文靜統稿審核。在《農村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技術》的編寫過程中,清華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系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研究所的老師提出了諸多寶貴意見;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為《農村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技術》的編輯、審閱、修改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此謹向他們致以誠摯的謝意。由于編者的水平有限,錯誤和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