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腳業(yè)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殷商時代的甲骨文中已有了“病足”的文字記載。在修腳業(yè)發(fā)展的過程中,全國形成了三大不同的流派,即以北京為中心的河北路、以濟南為中心的山東路和以揚州為中心的江蘇路。其中,作為歷史上消費休閑之都的揚州更以其從業(yè)人員眾多、技術獨到而獨享盛譽,馳名中外,素稱“修腳之鄉(xiāng)”。本書作者陸琴是當代揚州修腳業(yè)的領軍人物。本書圖文并茂地介紹了陸琴的修腳技術,內容包括:美甲,修腳工具與設備,修腳姿勢及持腳方法,刮腳,腳病修治等。一把銳利精致的修腳刀,加上一雙靈活嫻熟的手,做的是“肉上雕花”的工作。修腳師已成為受社會尊敬的腳醫(yī),已躋身于“白領”階層。這種勞動是社會再生產的一個必要因素,是小康水平的客觀要求。而且因為修治腳病安全、有效,無任何副作用,這些都注定了這一行業(yè)是大有前途的,是長盛不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