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書中,作者將努力做些東西方哲學文明的比較,指出東方哲學智慧之燈同西方哲學智慧之燈是如何互相照亮的。雙方的光粒子或波長不是相互干擾,而是疊加的效果。本書的寫作架勢或主題是一個具有東方文明大背景的作者試圖對西方文明做出力所能及的或鳥瞰。中國人和西方人看世界的方式或姿態(tài)并不相同。最近有美國科學家通過觀察和分析中美大學生的眼球運動(視覺神經生理系統(tǒng)層面的研究)后發(fā)現,在看有前景和豐富背景的圖片時,美國人是盯著前面的景物看,而中國人則是看整體?!@種觀察外部世界的主同方式或許與他們的不同思維方式有關。這本隨筆是作者在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的第一本書,內心或心理上有種走在返鄉(xiāng)路上回家的感覺。因為1955—1961年作者在北大就讀。今天用出書的方式回家是最好、最高意義上的“少小離家老大回”。又是唐人劉長卿的詩句:“舊路青山在,余生自首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