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論典型個性的復雜性
二 統(tǒng)治者的一個重要的統(tǒng)治權術
三 靈感論
四 論“神韻”
五 大師開宗立派之流弊
六 丹青難寫是精神
七 發(fā)憤著書
八 創(chuàng)作需才亦需材
九 寫作過程中的自我欣賞
十 作家對命運的態(tài)度
十一 文人的狂放
十二 “刻薄人善作文字”
十三 文人的暗于自見與眼高手低
十四 送別人文章而暗加修改
十五 語言文字的難捉摸性
十六 語言和思想之間的距離
十七 名作往往破體
十八 模寫自然與潤色自然
十九 以空間示時間
二十 研習前人并非蹈襲前人
二十一 模仿有正反
二十二 對原作具有創(chuàng)見的誤解
二十三 歷史背景一筆代過的原因
二十四 史筆.文心.文采
二十五 “太史公”的學術思想境界
二十六 論寄托或諷喻
二十七 文學家的敏悟理解往往超過經生學者
二十八 學業(yè)與舉業(yè)
二十九 世間的天然美好事物籍藝術而保存跡象。
三十 得心應手
三十一 山水美原是不得志者的發(fā)現
三十二 中外文學作品中情節(jié)每相應得
三十三 寫美女
三十四 畫眼睛----傳神在于阿堵
三十五 揣摹人物內心思忖與迷惘
三十六 寫夢
三十七 寫愁和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