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俗叢談》講述“入境觀其風俗”,是說風俗反映文化以及國力:荀子此見寫在《強國》。齊如山:“我要把舊日好風俗寫出來,請大家看看,不但很有趣味,或者對現(xiàn)在之浮薄空氣,有所補救,也未可知?!毖栽~尖刻了些,卻不失懇切。過年、蓋房、婚娶、送禮……分外風趣,讀者可以隨意鑒享;《農事的好風俗》、《商家的信用》……卻不容你不用心去領略“風俗”何以為“文化”!風俗文化也是《雜著》“寓教于樂”的衷曲。至雜沓中國畫、中國劇、中國小姐……則切進民族審美心理,使教化效率化了?!吨袊傪}譚》是“以食為天”之大風大俗。由教人下廚而令人親炙,興之所至,且有一點超越感。中國舊日風俗之關,真使人懷念不已。按從前教育遠不及現(xiàn)在之普遍,法律更不及現(xiàn)在之嚴密,但風俗之勤儉、樸厚、信實等等,則比現(xiàn)在可好的多。從前的國民多不識字,多數(shù)沒有受過教育,他所以能如此者,大多數(shù)都是古代傳流下來的許多良言、善行,如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等等的這些詞句所感染,便成了傳統(tǒng)的習慣。這些情形與西洋現(xiàn)在風尚不同,也可以說是相去太遠,所以有人議論,說若永遠保存這種情形,則不能與文明國競爭進化,將永遠成為落伍的民族。其實不盡然,風俗與政治固然不能完全分離,但也不會因樸實而阻礙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