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宗教佛教中國象科學(xué)觀:易、道與兵、醫(yī)(上下)

中國象科學(xué)觀:易、道與兵、醫(yī)(上下)

中國象科學(xué)觀:易、道與兵、醫(yī)(上下)

定 價:¥79.00

作 者: 劉長林
出版社: 社會科學(xué)文獻(xiàn)出版社
叢編項(xiàng):
標(biāo) 簽: 佛教

ISBN: 9787802304581 出版時間: 2007-0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0開 頁數(shù): 1062 字?jǐn)?shù):  

內(nèi)容簡介

  《中國象科學(xué)觀:易道與兵、醫(yī)(套裝上下冊)》提出,文化和科學(xué)形態(tài)之深刻的思維根源是“時空選擇”。人類在對待(認(rèn)識、審美)世界時,不可能時空并重:或以空間為主,時間為輔;或以時間為主,空間為輔。西方屬于前者,中國屬于后者。世界有無限多的層面,因此科學(xué)是多元的,不是一元的。迄今人類在科學(xué)上至少主要形成了兩個源,兩個流:一個是西方,一個是中國。以此立論,作者對易、道認(rèn)識論及中國兵學(xué)、中醫(yī)學(xué)的哲學(xué)基礎(chǔ)做了新的闡釋,說明主客相融、天人合一同樣是一條有效地認(rèn)識世界的路線。其目標(biāo),是在現(xiàn)象層面而不是到現(xiàn)象背后尋找世界的規(guī)律,而現(xiàn)象屬于事物的自然整體層面。

作者簡介

  劉長林,1941年生,1963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xué)哲學(xué)系,同年到中國科學(xué)院哲學(xué)研究所(后改名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哲學(xué)研究所)工作,1988年任研究員,2002年退休,現(xiàn)任曲阜孔子書院副院長。研究方向?yàn)橹袊糯軐W(xué)。主要著作有《內(nèi)經(jīng)的哲學(xué)和中醫(yī)學(xué)的方法》(1982)、《中國系統(tǒng)思維》(1990)等。

圖書目錄

目 錄
上 冊導(dǎo) 言…………………………………………………………………………………………1
(一)科學(xué)與科學(xué)方法是兩個概念……………………………………………………1
(二)現(xiàn)象的意義和價值………………………………………………………………5
(三)現(xiàn)象層面的規(guī)律及實(shí)質(zhì)…………………………………………………………14
(四)中國傳統(tǒng)是研究象科學(xué)…………………………………………………………17 第一編 易、道認(rèn)識論
一 中國思想原點(diǎn)——以時為正……………………………………………………………21
二 中西方不同的認(rèn)知取向…………………………………………………………………28
(一)西方實(shí)體求原……………………………………………………………………28
(二)中國觀物取象……………………………………………………………………47
三 抽象思維與意象思維……………………………………………………………………57
(一)關(guān)于抽象思維的認(rèn)識方式………………………………………………………57
(二)《周易》的意象思維……………………………………………………………62
(三)老子的意象思維…………………………………………………………………81
四 老子論有無相生…………………………………………………………………………113
(一)存在論之“無”——“有生于無”……………………………………………114
(二)方法論之“無”——“無為而無不為”………………………………………129
(三)時間性價值觀——“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161
五 《周易》執(zhí)無御有………………………………………………………………………168
(一)易、道、神、器——時間化的宇宙結(jié)構(gòu)………………………………………169
(二)因時而變——易的復(fù)雜性及應(yīng)對………………………………………………188
(三)生命倫理…………………………………………………………………………217
六 意象邏輯及象規(guī)律的特征………………………………………………………………236
(一)意象思維的基本邏輯規(guī)律………………………………………………………236
(二)象規(guī)律的三種形式………………………………………………………………247
七 象科學(xué)與體科學(xué)的關(guān)系——兼談現(xiàn)代系統(tǒng)科學(xué)的性質(zhì)………………………………295
(一)象規(guī)律與體規(guī)律之比較…………………………………………………………295
(二)象科學(xué)與體科學(xué)對稱互補(bǔ)………………………………………………………302
八 漢語與意象思維…………………………………………………………………………324
(一)“言不盡意”說的由來…………………………………………………………324
(二)漢語的兩大特長…………………………………………………………………327
(三)漢字對漢語的補(bǔ)足和加強(qiáng)………………………………………………………332
(四)漢字的意象性和抽象性…………………………………………………………339
(五)漢語漢字的特殊性和普遍性……………………………………………………343
(六)一顯多隱與象科學(xué)編碼…………………………………………………………346 第二編 易、道與兵學(xué)
九 生以關(guān)系——萬物之緣…………………………………………………………………355
(一)道由關(guān)系生物……………………………………………………………………355
(二)易卦剛?cè)崃⒈尽?60
十 中和圜道…………………………………………………………………………………370
(一)“中”指精守常道,順時而動…………………………………………………370
(二)“和”:協(xié)同關(guān)系,生物創(chuàng)新…………………………………………………389
(三)易道中的平衡與不平衡…………………………………………………………403
十一 陰陽自組——生化之綱………………………………………………………………422
(一)太極制令,兩儀從聽……………………………………………………………422
(二)陰陽概念的來源…………………………………………………………………428
(三)中國式的自組織哲學(xué)……………………………………………………………438
(四)陰陽與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450
十二 唯民是?!畠r值………………………………………………………………454
(一)繼善成性,和為貴………………………………………………………………454
(二)兵不得已而用之…………………………………………………………………460
(三)“能以眾正,可以王”——民心為勝利之本…………………………………470
(四)神武不殺…………………………………………………………………………478
(五)君子與詭道………………………………………………………………………485
十三 兵法尚象——中國兵學(xué)的走向………………………………………………………493
(一)“制器尚象”,用兵屬“器”——再論取象比類……………………………493
(二)戰(zhàn)爭主要表現(xiàn)為象………………………………………………………………500
(三)智取高于力取……………………………………………………………………503
(四)人的因素重于物的因素…………………………………………………………509
(五)知易行難,重在運(yùn)用——有可傳,有不可傳…………………………………520
(六)用兵要則不離象…………………………………………………………………524 下 冊
十四 擇人任勢………………………………………………………………………………545
(一)以道領(lǐng)器,造勢無窮……………………………………………………………545
(二)造勢法則之一……………………………………………………………………549
(三)造勢法則之二——“戰(zhàn)勢不過奇正”…………………………………………567
(四)用勢三要…………………………………………………………………………582
十五 勝于無形——“無”的妙用…………………………………………………………592
(一)形:以形相勝,先勝后戰(zhàn)………………………………………………………592
(二)無:形兵之極,至于無形——應(yīng)形于無窮……………………………………612
(三)因:兵形象水,因敵制勝——無為而無不為…………………………………625
十六 論《管子》兵學(xué)………………………………………………………………………646
(一)兵政互制…………………………………………………………………………646
(二)人為本,必重器…………………………………………………………………649
(三)強(qiáng)不必勝…………………………………………………………………………652
(四)至善不戰(zhàn)…………………………………………………………………………657 第三編 易、道與中醫(yī)
十七 《周易》時空觀………………………………………………………………………663
(一)中國式的生命時空體系…………………………………………………………663
(二)《周易》時空的相對性和規(guī)律性………………………………………………668
(三)《周易》時空的價值性和不均勻性……………………………………………672
(四)往者屈,來者伸…………………………………………………………………676
(五)開放環(huán)形時間和宇宙演化………………………………………………………680
十八 《周易》萬生求久……………………………………………………………………684
(一)求久理想的提出…………………………………………………………………684
(二)順則能久…………………………………………………………………………691
(三)節(jié)以致久…………………………………………………………………………696
(四)通圜可久…………………………………………………………………………700
十九 《易傳》論德…………………………………………………………………………705
(一)從重生到重德……………………………………………………………………705
(二)利者義之和………………………………………………………………………708
(三)見仁見智的統(tǒng)一…………………………………………………………………714
二十 太極八卦和系統(tǒng)演化…………………………………………………………………719
(一)卦爻圖象模型……………………………………………………………………719
(二)系統(tǒng)演化的理論…………………………………………………………………721
(三)有機(jī)復(fù)雜系統(tǒng)的原始控制理論…………………………………………………738
二一 疏五行…………………………………………………………………………………743
(一)五行學(xué)說的三個來源……………………………………………………………744
(二)五行學(xué)說的三個階段……………………………………………………………749
(三)五行系統(tǒng)模型的特點(diǎn)……………………………………………………………768
二二 說氣……………………………………………………………………………………771
(一)氣與思維方式……………………………………………………………………771
(二)氣學(xué)建立的概略歷程……………………………………………………………778
(三)氣的實(shí)質(zhì)…………………………………………………………………………783
(四)氣道合一…………………………………………………………………………805
(五)氣與宇宙圖景……………………………………………………………………818
(六)氣與人身觀………………………………………………………………………823
二三 論通……………………………………………………………………………………832
(一)通是道的本質(zhì)屬性………………………………………………………………832
(二)順性而通…………………………………………………………………………835
(三)物物相通…………………………………………………………………………843
(四)言意之辯與通……………………………………………………………………849
(五)以通為美…………………………………………………………………………861
(六)通與醫(yī)道…………………………………………………………………………869
二四 《管子》心學(xué)…………………………………………………………………………876
(一)《管子》心學(xué)與生命的自我超越………………………………………………876
(二)《管子》心學(xué)與氣………………………………………………………………891
(三)《管子》論心性與攝生,與認(rèn)識論……………………………………………907
二五 淮南論人身結(jié)構(gòu)及養(yǎng)生………………………………………………………………922
(一)與天地相應(yīng)的心身理論…………………………………………………………922
(二)養(yǎng)生的三個層次…………………………………………………………………928
(三)治身、修道、經(jīng)世三統(tǒng)一………………………………………………………934
二六 中醫(yī)理論問題六議……………………………………………………………………938
(一)中醫(yī)啟示人類,重新審視科學(xué)…………………………………………………938
(二)中醫(yī)學(xué)生存的哲學(xué)依據(jù)與經(jīng)絡(luò)的時間本質(zhì)……………………………………944
(三)中醫(yī)學(xué)——象科學(xué)的代表………………………………………………………964
(四)陰陽代表一條與西方科學(xué)不同的認(rèn)識路線……………………………………973
(五)深思中醫(yī)百年沉浮………………………………………………………………987
(六)中醫(yī)哲學(xué)是具元創(chuàng)性的科學(xué)哲學(xué)………………………………………………993小 結(jié) 中國的科學(xué)精神……………………………………………………………………1004
一 時空選擇與科學(xué)精神………………………………………………………………1004
二 “并生”和“為一”的主客關(guān)系…………………………………………………1006
三 現(xiàn)象本身的理論概括………………………………………………………………1017
四 容納個別,統(tǒng)攝偶然………………………………………………………………1025
五 時間性的認(rèn)知體系…………………………………………………………………1040
六 象科學(xué)與第二次文藝復(fù)興…………………………………………………………1046
附 錄 “自然國學(xué)”宣言——為中華科技傳統(tǒng)走向未來敬告世界人士書……………1051
主要參考文獻(xiàn)…………………………………………………………………………………1059
后 記…………………………………………………………………………………………1060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