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魯曉夫于1894年4月17日出生在一個礦工家庭。24歲時,赫魯曉夫加入布爾什維克黨。由于他具有高超的政治工作才能,逐漸從基層黨務工作者中脫穎而出。1935年,赫魯曉夫已成為莫斯科州委第一書記兼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莫斯科州和莫斯科市的黨組織都在他的絕對控制之下。 1952年蘇共十九大被選為中央主席團委員兼中央書記。1953年9月,赫魯曉夫被任命為蘇共中央第一書記。在1956年蘇共第20次代表大會上,赫魯曉夫發(fā)表了《關于個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報告”,揭露了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現象。報告提出破除對斯大林的個人迷信,強調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為肅反擴大化所造成的冤假錯案平反昭雪,這在蘇聯、在社會主義陣營,乃至整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它打破了長期形成的凝固、僵化的局面,開始了蘇聯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思想解放的新階段。 赫魯曉夫執(zhí)政后,試圖突破“斯大林模式”的經濟體制,改善國家的經濟狀況。他以農業(yè)為突破口,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接著進行了以改組上層經濟管理機關為中心的工業(yè)、建筑業(yè)改革。 1957年6月,赫魯曉夫成功地挫敗了馬林科夫、卡同諾維奇、莫洛托夫等人反對改革、企圖撤換中央領導人的行動計劃。1958年3月,赫魯曉夫出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集黨、政大權于一身。 在經濟改革的同時,赫魯曉夫還進行了政治改革。他提出必須經常更換黨的領導機關成員的主張。并將其寫進新黨章。他還廢除了每月發(fā)給高級官員津貼的規(guī)定。為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他把統(tǒng)一完整的黨分成兩個平行的黨,一個管工業(yè),一個管農業(yè)。 在赫魯曉夫長達11年的執(zhí)政期間,進行了不間斷的改革。雖然改革取得一些成就,但也造成了許多錯誤。赫魯曉夫生性急躁,缺乏考慮,急于求成。這使得許多從原則上說是正確的改革措施,結果卻事與愿違。他還主觀地認為社會主義在蘇聯取得了完全和最后的勝利,蘇聯已進入全面開展共產主義建設的時期,提出了許多超越現實的口號和目標。赫魯曉夫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央集權和計劃經濟的舊體制,也沒能有效地推行政治體制改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是一個失敗的改革家。 1964年10月15日,赫魯曉夫被迫退休,1971年9月11日,他在莫斯科因心臟病復發(fā)溘然長逝。赫魯曉夫是第一個敢于向社會主義舊政治、經濟模式挑戰(zhàn)的改革家,他的改革實踐對整個社會主義世界的影響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