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臨川(今屬江西)人。他不僅是北宋中后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在文學方面,他是著名的散文家和詩人。從南宋李壁(1159—1222)開始,研究王安石文學成就者代不乏人。但是,同研究蘇軾、辛棄疾的情況相比,還存在較大的距離。近現代學者的研究成果漸多,不過也還未能與王安石的實際地位相稱。這次編選,以今人李之亮的《王荊公詩注補箋》、《王荊公文集箋注》(巴蜀書社)為底本,按照自己的心得與認識,并參考現有的幾家注釋本,最后選定王安石的詩88首、詞12首、文(包括賦)20篇,共計120首(篇)?!锻醢彩肥峭醢彩?、詞、文的選集,共選入王安石的詩88首、詞12首、文20篇,是王安石最具代表性、文學性鮮明的作品的選注。王安石詩,以熙寧九年(1076)罷相歸金陵為界,分為兩個階段,前期多言志、閱世、感遇之作,后期則多觀照自然、以物觀物之作,蘊情感于景語深處,耐人尋味,被稱為“王荊公體”。作者在評析時,著力發(fā)掘了王安石作品的美學內涵,除盡量吸收已有的、前人的箋注外,還做了許多檢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