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洞村位于武義縣城之南約20公里,村的東西兩面有群山夾峙,山中有寶、漳二泉終年流水不斷,合成溪河自南而北貫穿全村。因村落處于群山之中,四周層巒環(huán)抱如郭,幽邃如洞,故稱郭洞,又有雙泉,所以在村口城墻門頭上刻有“雙泉古里”四個大字。據史料記載,遠在宋朝就有人在這里居住,元朝中葉,何姓族人何壽之自武義縣城遷居于此,子孫延綿而發(fā)展成為當地第一姓大族,使郭洞成為一個何氏家族的血緣村落,傳沿至今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创宸秶淮螅幱趦缮綂A峙之間,東西寬約250米,南北長約900米,自南而北,分為郭上與郭下兩座村落,兩村首尾相接,處于溪河之東為郭下村,面積略大于郭上村。兩邊山上自古以來林木昌盛,有南方紅豆杉、紅皮樹、虎皮楠、浙江樟等名貴樹種和大量喬木與灌木。它們不僅提供薪火燃料,也可調節(jié)氣候,使村里冬不過寒而夏免酷暑。村之北,自武義縣南行,漸入兩山夾峙的盆地,先后經過三道關口,在第二道關口的西側山上建有鰲峰塔一座成為標志。第三道關口即為村之北面水口,東西兩側山峰直落,水口只有100米寬,溪河自南而北流出村口,溪河之上橫架石橋,橋上建亭,橋旁建有寺廟海麟院與文昌閣。在寺廟與山腳之間建有一道城墻。水口的如此經營不僅具有收財納福的風水象征意義,而且形成為極佳的景觀。郭洞的上下兩村均建有何氏家族的祠堂,郭下村還有幾座各房派的稱為廳的小祠堂。兩座村內都保存著相當數量的一批明、清兩代建造的住宅,從簡單的一字形到三合、四合院以及不規(guī)則的變異形,其中不少住宅都有形態(tài)多樣的門窗,這些門窗和房屋梁枋上附有精美的木雕。郭洞村至今仍保持著原有的自然環(huán)境與村落格局,村內新建筑不多,是一處具有歷史、藝術與科學價值的古代血緣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