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哲學是用法語來表述的哲學,它誕生于笛卡爾用他的《方法談》和所附的關于方法的三篇論文來對蒙田的《隨筆集》做出回應的時候,但是伴隨著笛卡爾向蒙田挑戰(zhàn)而出現的不僅是法國哲學。黑格爾和海德格爾都一致同意:對以絕對確定性為特征的真理的尋求標志著現代哲學的登場。在法國哲學的新近演化中,1945年后被稱作“三H”的一代過渡到了自1960年起以三個“懷疑大師”聞名的一代:三H是黑格爾、胡塞爾和海德格爾,三個懷疑大師是馬克思、尼采和弗洛伊德。為什么在1930年到1960年間像圣徒般被尊崇的人物在六十年代中被拋棄了,而讓位于新的到來者?新三人組的權威團體出現了,整整一代都從閱讀黑格爾、胡塞爾和海德格爾中得出了相同的結論,這確實耐人尋味。梅洛-龐蒂就說:“他們遇到的與其說是一個新哲學,不如說是認出了他們一直在等待的某種東西?!憋@然他們的解釋背叛了大師本人的意思,但是背叛也許正是一種照亮了海德格爾所謂的、內在于那個思想的“未思的東西”的方式。作者簡介:文森特·德貢布(Vincent Descombes),生于1943年。當代法國哲學家,主要研究語言哲學和心靈哲學。他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對他稱作“認知主義”傾向的批判,即在心靈哲學中流行的把思想及心理事實最終還原為關于大腦的物理事實來考慮的觀點。另著有《柏拉圖主義》(Le Platonize)、《反對他的無意識》(L'inconscient malgré lui)、《一切類別的對象:一部哲學語法書》(Objects of All Sorts: A Philosophical Grammar)、《普魯斯特:小說的哲學》(Proust: Philosophy of the Novel)、《現代理性的氣壓計:論時下的哲學體系》(The Barometer of Modern Reason: On the Philosophies of Current Events)、《意識的預設:對認知主義的一個批評》(The Mind's Provisions: A Critique of Cognitivism)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