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末,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遭到鎮(zhèn)壓,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民族危機加劇,民怒沸騰。一些知識分子憂憤交加,以筆為武器抒發(fā)情感,產生了許多譴責形式的小說,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官場現形記》。該書以暴露清朝官場黑暗腐朽為主題,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展示了清廷官員上自中堂、巡撫、總督,下至道臺、知縣、統領、典吏等一幅百丑圖。這群吸血蟲對內作威作福,巧取豪奪,草菅人命,殘害百姓;對外奴額婢膝,投降賣國。他們視錢如命,以“千里做官只為財”為信條,公開賣官鬻爵,假公濟私,貪污受賄,克扣軍餉,販賣人口,到了不擇手段、無以復加的地步。他們爭名奪利,為了追求升官發(fā)財,對上阿諛奉承,投其所好,而相互之間,或狼狽為奸,相榮相衛(wèi),為我所用;或爾虞我詐,設陷傾軋,排除異己。他們窮奢極欲,紙醉金迷,吸毒狂賭,納妾嫖娼,喪盡天良。全書客觀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面貌。看了此書,使人感到清朝的滅亡,勢在必然。雖然作者在書中自稱,專門指摘為官者的壞處,以使他們知過改過,“戒其為非”,“引之為善”。但是作者這種良好的愿望在當時是不能實現的。另外,作者對農民起義持否定態(tài)度,誣蔑太平天國革命和義和團運動。面,都體現了作者的時代局限性和改良主義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