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夢龍(1574~1646) 明代通俗文學家、戲曲家。字猶龍。又字子猶、別號龍子猶、墨憨齋主人、顧曲散人、詞奴等。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兄夢桂,善畫。弟夢熊,太學生,曾從馮夢龍治《春秋》,有詩傳世。他們兄弟三人并稱"吳下三馮"。 生平馮夢龍少年時即有才情。博學多識,為同輩所欽服。為人曠達,治學不拘一格,行動也每每不受名教束縛。曾與文震孟、姚希孟、錢謙益等結社作文。在嘉定侯氏西堂讀書時,與侯峒曾兄弟及其他名士,卷帙過從,文章往還。熊廷弼督學南京時,曾把馮夢龍視為雋才宿學,予以甄拔。但他自早年進學之后,屢考科舉不中,久困諸生間,落魄奔走,曾以坐館教書為生。萬歷末,馮夢龍應麻城田姓邀請,去講授《春秋》。天啟元年(1621),馮夢龍宦游在外,次年因言論得罪上司,歸居鄉(xiāng)里。天啟六年,閹黨逮捕周順昌,馮夢龍也在被迫害之列。就在緹騎橫行時,馮夢龍發(fā)憤著書,完成《喻世明言》(舊題《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編纂工作和《古今譚概》、《太平廣記鈔》、《智囊》、《情史》、《太霞新奏》等的評纂工作。崇禎三年(1630)取得貢生資格,任丹徒縣訓導,七年升福建壽寧知縣。任職期間,"政簡刑清,首尚文學"(康熙《壽寧縣志·循吏傳》),曾編修《壽寧待志》。十一年秩滿離任,歸隱鄉(xiāng)里。晚年仍孜孜不倦,繼續(xù)從事小說創(chuàng)作和戲曲整理研究工作。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推翻明王朝,馮夢龍站在封建正統(tǒng)立場悲痛欲絕,他懷著中興希望編了《甲申紀事》一書。清兵南下,他懷念故國,輾轉于浙閩之間,刊行《中興偉略》諸書,宣傳抗清。隆武二年即清順治三年(1646)春憂憤而死,又有說是被清兵所殺。 "早歲才華眾所驚,名場若個不稱兄。一時名士推盟主,千古風流引后生。桃李兼栽花露濕,宓琴流響訟堂清。歸來結束□東隱,翰□機專手自烹。"文并簡所作這首《馮猶龍》詩,是對馮夢龍一生的最好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