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宗教宗教理論與研究儒家傳統(tǒng)宗教與人文主義之間

儒家傳統(tǒng)宗教與人文主義之間

儒家傳統(tǒng)宗教與人文主義之間

定 價:¥29.00

作 者: 彭國翔 著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中國古代哲學

ISBN: 9787301115510 出版時間: 2007-01-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338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以“宗教”和“人文主義”這兩個在現(xiàn)代漢語中幾乎完全成為西文中譯的觀念為參照來考察儒家傳統(tǒng),意在提示儒家傳統(tǒng)中與“人文主義”和“宗教”兩頭相通但又并并非單向相同的特征。全書各章所涉及的歷史跨度涵蓋儒家傳統(tǒng)的主要階段,由先秦以至當代,而尤以宋明儒學為多。各章處理相關問題時在不同程度上援引四方哲學、宗教哲學以及宗教學甚至神學的有關論說,或以為對比分析的參照,或以為詮釋的助緣。有些章節(jié)則直進行中西比較,或以思想人物為例,或從普遍的理論問題入手。然如“丸之走盤”,雖縱橫上下而不離其宗。各章所論,均圍繞儒家傳統(tǒng)的宗教性和人文性,其要皆以發(fā)明相關問題的特點與蘊涵為務。

作者簡介

  彭國翔,1969年出生于江蘇省徐州市。南京大學法學學士(1992)、北京大學哲學博士(2001)。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2001-2003)、副研究員(2003—2004)。美國夏威夷大學哲學系、中國研究中心客座教授(2003-2004)、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訪問研究員(2004)。現(xiàn)任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副教授,兼任中國哲學史學會《中國哲學史》副主編、中華孔子學會副秘書長等。著有《良知學的展開——王龍溪與中晚明的陽明學》(臺北:學生書局,2003;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5),學術論文60余篇,譯著5部,譯文10余篇。目前主要從事中國哲學、思想史以及中西哲學與宗教的比較研究。

圖書目錄

導論
 一 “人文主義”釋義 
 二 “宗教”解說 
 三 人文主義與宗教之間的儒家傳統(tǒng) 
 四 方法與意義 
第一章 孟子“萬物皆備于我”章釋義 
 一 引言 
 二 “我”、“物”與“備”解
 三 “反身而誠”與“強怒而行”釋
 四 結(jié)語 
第二章 “萬物一體”的宗教性人文主議——以《西銘》為中心的考察
 一 引言 
 二 民胞物與:自我、他人與自然
 三 乾父坤母:自我與天地
 四 宗教性人文主義:儒家人文主義的物質(zhì)
 五 結(jié)語 
第三章 身心修煉——朱子經(jīng)典詮釋的宗教學意涵
 一 引言
 二 經(jīng)典詮釋的重要性
 三 作為身心修煉的經(jīng)典詮釋
 四 朱子經(jīng)典詮釋中關于身心修煉的話語
 五 朱子讀書法與基督教圣言誦讀的比較
 六 結(jié)語 
第四章 王畿的良知信仰論與晚明儒學的宗教化——一個比較宗教教學的視野
 一 作為信仰對象的良知 
 二 王畿良知信仰的物質(zhì)
 三 晚明儒學的宗教化:方向、形態(tài)與形式
第五章 儒家的生死關切——以陽明學者為例
 一 死亡:陽明學者的焦點意識之一
 二 為何關注死亡與如何解脫生死:陽明學者的回應
 三 儒釋生死解脫之道差異的根源
第六章 多元宗教參與中的儒家認同——以王龍溪的三教觀與自我認同為例
 一 引言 
 二 王龍溪的三教觀
 三 王龍溪的自我認同
 四 結(jié)語
第七章 儒家“理一分珠”的多元主義宗教觀——以陽明學者的三教觀為例
 一 引言 
 二 王陽明的三教觀
 三 王龍溪的三教觀
 四 焦弱侯的三教觀
 五 “理一分殊”的多元主義宗教觀
第八章 德福一致
第九章 儒學與基督教的人生極致之辨
第十章 儒家傳統(tǒng)的身心修煉及其治療意義 
第十一章 宗教對話——儒學第三期開展的核心課題
第十二章 化解全球化過程中宗教沖突的儒學資源
第十三章 儒學宗教性的世界意義——從西方儒學研究的新趨向前瞻21世紀的儒學
附錄 略說“儒學與宗教”研究的目標與視野 
后記
征引與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