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計算機系統(tǒng)概論
1.1 計算機組成與結構
1.1.1 計算機的硬件系統(tǒng)
1.1.2 按層次總線組織的現代計算機
1.1.3 計算機的軟件
1.2 計算機中的數據與編碼
1.2.1 數字化信息編碼的概念
1.2.2 常用進位計數制及其相互轉換
1.2.3 常用的信息編碼
1.2.4 帶符號數的表示方法
1.3 計算機工作原理及工作過程
1.3.1 馮·諾依曼的計算機工作原理
1.3.2 計算機的工作過程
1.4 計算機的類型
1.5 計算機系統(tǒng)性能指標
1.6 未來計算機的發(fā)展
習題1
2 微處理器
2.1 微處理器概述
2.2 微處理器組成與結構
2.2.1 Intel 8086/8088
2.2.2 Intel 80286
2.2.3 Intel 80386/80486
2.2.4 Pentium以后的微處理器
2.3 微處理器的主要性能指標
2.4 微處理器技術
2.4.1 專業(yè)技術術語
2.4.2 指令特殊擴展技術
2.4.3 微處理器的生產工藝技術
2.5 流行微處理器產品介紹
2.5.1 Intel微處理器
2.5.2 AMD微處理器
習題2
3 內部存儲器
3.1 存儲器系統(tǒng)概述
3.1.1 存儲器的分類
3.1.2 存儲器的性能指標
3.1.3 存儲器分級層次結構
3.2 內存的工作原理
3.2.1 內部存儲器的分類
3.2.2 半導體存儲器的組成
3.3 各種動態(tài)隨機存儲器模塊
3.4 PC100內存規(guī)范
3.5 關于內存條的幾個實際問題
3.6 高速緩沖存儲器
3.7 虛擬存儲器
3.7.1 虛擬存儲器的概念
3.7.2 虛擬存儲器的分類
習題3
4 I/O接口與總線
4.1 I/O接口基本概念
4.1.1 I/0接口的必要性
4.1.2 I/O接口的功能
4.1.3 I/O接口的基本結構
4.1.4 I/0接口傳遞的信息
4.2 微處理器與I/O接口之間的信息傳送方式
4.2.1 無條件傳送方式
4.2.2 程序查詢方式
4.2.3 中斷方式
4.2.4 直接存儲器存?。―MA)方式
4.3 I/O接口尋址和編程
4.3.1 存儲器映射方式
4.3.2 獨立的I/O端口方式
4.3.3 I/O接口的控制指令
4.4 常用接口標準
4.4.1 RS-232C異步串行接口
4.4.2 USB標準接口
4.4.3 IEEE 1394標準接口
4.5 總線的基本概念
4.5.1 概述
4.5.2 總線的分類
4.5.3 總線的性能指標
4.5.4 總線操作
4.5.5 總線周期與指令周期、時鐘周期的關系
4.5.6 總線時序
4.6 常用的系統(tǒng)總線
4.6.1 系統(tǒng)總線標準的內容
4.6.2 ISA總線
4.6.3 PCI總線
4.6.4 AGP總線
習題4
5 主板
5.1 主板概述
5.2 主板架構
5.2.1 傳統(tǒng)南/北橋架構(South Bridge/North Bridge)
5.2.2 加速集線架構(Accelerated Hub Architecture)
5.3 主板布局
5.3.1 AT主板
5.3.2 ATX主板
5.4 主板的主要組成部件
5.4.1 CPU插槽
5.4.2 內存插槽
5.4.3 系統(tǒng)控制芯片組
5.4.4 ROM BIOS芯片、CMOS芯片
5.4.5 標準I/O插槽插座
5.5 主板的關鍵部件——芯片組
5.5.1 Intel i845芯片組
5.5.2 VIA P4X266芯片組
5.5.3 單片型芯片組
5.6 主板的外頻和倍頻
5.7 BIOS的升級
5.8 主板實例
5.9 主板的發(fā)展
習題5
6 外部存儲器
7 常用外部設備
8 多媒體硬件
9 筆記本計算機
10 微機硬件基本參數設置與系統(tǒng)設備配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