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一名《道德經》,相傳為春秋時期老子所作。全書共五千余字,分為81章。前37章為“道篇”,后44章為“德篇”,以“道”為其哲學的最高范疇,“道”含有萬物之本原、事物變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等義。<br>《老子》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帶有相對主義色彩,也保存了許多古代天文、養(yǎng)生、軍事等方面的資料。后世道教奉之為主要經典,《老子》也對中國思想文化等產生深遠影響。<br>本書以王弼注本為底本,參校帛書本、河上公本、傅奕注本及新出郭店楚墓竹簡本等,擇善而從,不作詳細考證。注釋力求簡明扼要,譯文則強調全面、完整表達文字,故直譯與意譯相結合,上下貫通,補足文義,具有一定的學術性、普及性和可讀性。<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