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幅員廣大的傳統(tǒng)農業(yè)國家,近代農村租佃制度是一個很有學術價值卻有相當難度的課題。本書作者利用大量成都平原地區(qū)原始檔案與調查資料,結合歷史學、經濟學、法學、社會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民國時期成都平原的佃農地主結構、押租押扣制度、地租形態(tài)、地租額、地租率、佃農經營與生活、佃農地位、主佃關系等問題進行了認真而細致的探討,得出了新的結論。同時對民國政府的佃農政策,特別是“二五減租”運動的歷史狀況與具體實施做了深入的考察。該著作雖然是區(qū)域性的選題,卻旨在以小見大探討近代中國農村社會經濟關系中存在的一般性問題,因而對相關的學術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