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教育/教材/教輔教輔大學教輔混凝土工程與技術

混凝土工程與技術

混凝土工程與技術

定 價:¥35.00

作 者: 文梓蕓
出版社: 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發(fā)行部
叢編項: 普通高等學校材料科學與工程類專業(yè)新編系列教材
標 簽: 材料類

ISBN: 9787562921738 出版時間: 2004-12-01 包裝: 簡裝本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89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混凝土工程與技術》是根據(jù)普通高等學校材料科學與工程類專業(yè)新編系列教材建設與出版委員會擬定的計劃編寫的。其主要內(nèi)容包括:混凝土結構形成與基本性能、混凝土原材料及生產(chǎn)技術、混凝土施工技術、預應力混凝土技術、混凝土制品生產(chǎn)技術、特殊混凝土技術、混凝土產(chǎn)品的檢驗與測試、混凝土的劣化診斷與修補加固和混凝土工程實例分析等內(nèi)容。本教材適合于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中材料學專業(yè)及材料加工工程專業(yè)本科生使用,也適合土木建筑工程類各專業(yè)和交通、能源、建設等工程類專業(yè)選用,同時也可以作為建設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文梓蕓,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水泥基復合材料學術團隊負責人。長期從事水泥及混凝土化學、工藝學、混凝土耐久性及新型膠凝材料的科研與教學工作;在復合礦化劑用于水泥生產(chǎn)的機理研究,混凝土堿骨料反應機理及檢測技術研究,新型膠凝材料的研究與開發(fā),高性能混凝土技術的開發(fā)應用和商品混凝土產(chǎn)業(yè)的技術管理等方面都作出過重要的貢獻;主持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高技術發(fā)展(863)計劃、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和廣州市科技攻關等項目;發(fā)表過有影響的科技論文90余篇,合作發(fā)表重要學術專著兩部和參與大型技術手冊一部;培養(yǎng)過碩士、博士研究生20多人,是我國有名的水泥混凝土與膠凝材料科學專家。錢春香,東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xiàn)任東南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東南大學工程結構與材料試驗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高強高性能混凝土委員會、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纖維水泥與纖維混凝土委員會委員、中國建筑學會建材分會理事,江蘇省“333”工程培養(yǎng)對象。主要研究領域為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特別是高性能混凝土材料。曾承擔和完成國家與省部級科研項目一10.余項、國際合作項目1項、企業(yè)和工程單位委托項目10余項。作為第一和第二完成人,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兩項,其中一項獲得江蘇省科技進步獎。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出版專著兩部,在國內(nèi)外重要學術刊物發(fā)表論文60余篇。楊長輝,重慶大學教授,現(xiàn)任重慶大學材料學院基礎教學實驗中心副主任、重慶大學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中心副總工程師,兼任重慶市硅酸鹽學會理事長、中國硅酸鹽學會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委員會第六屆理事、中國硅酸鹽學會水泥分會水泥化學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委員、重慶市建筑學會建材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計量認證評審員、重慶市科協(xié)注冊咨詢專家、重慶市混凝土協(xié)會理事。從事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水泥混凝土、堿性膠凝材料及其混凝土、固體廢渣建材資源化、建筑結構加固材料與施工等方面。先后主持和參加國家、省部級項目12項,橫向科研項目5項;獲國家發(fā)明專利一項,科研獲獎兩項,發(fā)表科技論文30余篇,指導碩士研究生11人。

圖書目錄

1 緒論
1.1 混凝土工程與技術研究對象與內(nèi)容
1.2 混凝土技術的發(fā)展史及現(xiàn)狀
1.2.1 混凝土技術的發(fā)展史
1.2.2 混凝土技術的現(xiàn)狀
1.3 混凝土工程的主要工藝過程
1.4 混凝土工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問題
思考題與習題
2 混凝土的材料與工程質量
2.1 概述
2.1.1 混凝土與建筑工程質量
2.1.2 原材料性能與混凝土質量
2.2 水泥
2.2.1 水泥的品種與性能
2.2.2 硅酸鹽(系列)水泥的組成、生產(chǎn)工藝與性能
2.2.3 水泥建筑性能
2.2.4 水泥與工程質量
2.3 集料
2.3.1 集料品質與混凝土性能
2.3.2 粗集料與細集料
2.3.3 天然集料與人工集料
2.4 外加劑(ConcreteAdmixtures)
2.4.1 混凝土外加劑的分類及主要技術要求
2.4.2 減水劑的性能與應用
2.4.3 緩凝劑及緩凝減水劑的性能與應用
2.4.4 引氣劑及引氣減水劑的性能與應用
2.4.5 其他混凝土外加劑
2.4.6 外加劑與水泥及混凝土的相容性
2.5 礦物摻合料
2.5.1 礦物摻合料的定義及分類
2.5.2 粉煤灰
2.5.3 細磨高爐礦渣
2.5.4 硅灰
2.5.5 其他礦物摻合料
思考題與習題
3 混凝土結構形成與基本性能
3.1 混凝土內(nèi)部結構的形成原理
3.1.1 混凝土內(nèi)部結構概述
3.1.2 硅酸鹽水泥的水化
3.1.3 水泥石的物理結構
3.1.4 界面過渡區(qū)
3.2 混凝土的基本性能
3.2.1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
3.2.2 硬化混凝土性能
思考題與習題
4 混凝土生產(chǎn)技術
4.1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4.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4.1.2 高強及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4.2 預拌混凝土生產(chǎn)工藝
4.2.1 原材料的質量管理與控制
4.2.2 原材料的計量與調整
4.2.3 混凝土攪拌工藝
4.2.4 混凝土質量控制與管理
4.2.5 混凝土攪拌樓工藝設計
4.3 預拌混凝土的運輸
4.3.1 運輸方法及選擇原則
4.3.2 運輸車輛種類與性能
4.3.3 現(xiàn)場運輸方式及設備
思考題與習題
5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
引言
5.1 模板工程
5.1.1 模板工程概述
5.1.2 各類模板的特性與應用
5.2 鋼筋工程
5.2.1 鋼材的種類
5.2.2 鋼筋冷加工
5.2.3 鋼筋的連接
5.2.4 鋼筋的驗收
5.3 混凝土的澆注與密實成型
5.3.1 混凝土澆注的目的
5.3.2 混凝土澆注的工藝及設備
5.3.3 振搗密實成型工藝
5.3.4 不振搗自密實成型工藝
5.3.5 混凝土工程施工縫
5.4 混凝土的養(yǎng)護
5.4.1 養(yǎng)護的重要性
5.4.2 養(yǎng)護方法
5.5 拆模與表面修整
5.5.1 模板拆除
5.5.2 混凝土表面修整
5.6 混凝土工程質量檢查和驗收
5.6.1 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檢查
5.6.2 混凝土強度檢驗與評定
5.6.3 混凝土外觀質量及允許偏差檢驗
5.6.4 混凝土結構鋼筋保護層厚度
思考題與習題
6 預應力混凝土工程
6.1 概述
6.1.1 預應力混凝土的基本原理及分類
6.1.2 預應力的施加方法
6.2 預應力混凝土對材料的要求
6.2.1 混凝土材料的要求
6.2.2 預應力鋼筋的選擇與制作
6.3 預應力混凝土施工器具與設備
6.3.1 預應力錨具和夾具
6.3.2 預應力張拉設備
6.4 預應力混凝土施工
6.4.1 先張法及工藝要點
6.4.2 后張法及工藝要點
6.4.3 電熱張拉及工藝要點
6.4.4 預應力損失及減少損失的措施
思考題與習題
7 混凝土制品生產(chǎn)工藝
7.1 概述
7.1.1 混凝土制品的主要類型
7.1.2 混凝土制品的生產(chǎn)工藝過程
7.1.3 混凝土制品的生產(chǎn)組織方法
7.2 常見混凝土制品生產(chǎn)工藝舉例
7.2.1 混凝土板材生產(chǎn)工藝
7.2.2 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材生產(chǎn)工藝
7.2.3 混凝土墻材生產(chǎn)工藝
思考題與習題
8 特殊混凝土技術
8.1 大體積混凝土
8.1.1 概述
8.1.2 控制溫度裂縫的技術措施
8.1.3 大體積混凝土工程實例
8.2 道路混凝土
8.2.1 概述
8.2.2 混凝土路面技術要求和材料要求
8.2.3 道路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8.2.4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
8.3 纖維混凝土
8.3.1 概述
8.3.2 纖維增強混凝土的基本原理
8.3.3 鋼纖維混凝土
8.3.4 玻璃纖維混凝土
8.3.5 聚丙烯纖維混凝土
8.4 噴射混凝土
8.4.1 噴射混凝土的用途
8.4.2 噴射混凝土的原材料選擇和配合比設計
8.4.3 噴射混凝土施工工藝與施工機具
8.4.4 噴射混凝土特性
8.5 水下澆筑混凝土
8.5.1 概述
8.5.2 水下澆筑混凝土原材料選擇
8.5.3 水下澆筑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8.5.4 水下澆筑混凝土的性能
8.6 碾壓混凝土
8.6.1 引言
8.6.2 碾壓混凝土壓實機理
8.6.3 碾壓混凝土的分類、原材料與配合比設計
8.6.4 碾壓混凝土施工要點
思考題與習題
9 混凝土結構維修與加固
9.1 混凝土工程的維修管理
9.1.1 維修管理的意義
9.1.2 混凝土工程維修管理的內(nèi)容
9.1.3 維持和提高混凝土結構使用功能的措施
9.1.4 混凝土工程維修改造程序
9.2 混凝土的劣化
9.2.1 物理劣化
10 混凝土的檢驗與測試
11 混凝土工程實例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