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網絡與數(shù)據通信網絡通信綜合TI DSP/BIOS用戶手冊與驅動開發(fā)

TI DSP/BIOS用戶手冊與驅動開發(fā)

TI DSP/BIOS用戶手冊與驅動開發(fā)

定 價:¥29.00

作 者: 美國德州儀器 著,王軍寧 等編譯
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TI DSP系列中文手冊
標 簽: DSP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302141242 出版時間: 2007-04-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55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DSP/BIOS是TI公司特別為其TMS320C6000TM,TMS320C5000TM和TMS320C28xTM系列DSP平臺所設計開發(fā)的一個尺寸可裁剪的實時多任務操作系統(tǒng)內核,是TI公司的Code Composer StudioTM開發(fā)工具的組成部分之一。.本書著重介紹了DSP/BIOS用戶手冊和DSP/BIOS設備驅動的開發(fā)與使用,共分12章和4個附錄,具體內容包括DSP/BIOS概述、程序生成、監(jiān)測、線程調度、存儲器和低級函數(shù)、I/O概述和管道、流I/O和設備驅動; 設備驅動開發(fā)工具包(DDK)簡介、DSP/BIOS設備驅動的結構和使用、使用DSP/BIOS設備驅動、GIO類驅動、微型驅動的開發(fā)步驟、IOM接口、PIO適配器、LIO模型到IOM模型的移植和GIO API的ASYNC擴展。..本書可供基于TI DSP的程序開發(fā)人員、系統(tǒng)設計工程師等參考,也可以作為相關專業(yè)本科生和研究生選修課程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暫缺《TI DSP/BIOS用戶手冊與驅動開發(fā)》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DSP/BIOS用戶手冊緒言
第1章DSP/BIOS概述
1.1DSP/BIOS的特色與優(yōu)點
1.2DSP/BIOS組件
1.2.1DSP/BIOS實時內核和API
1.2.2DSP/BIOS 配置
1.2.3DSP/BIOS分析工具
1.3命名規(guī)則
1.3.1模塊頭文件名
1.3.2對象名稱
1.3.3操作名
1.3.4數(shù)據類型名
1.3.5存儲器段命名
1.3.6標準存儲段
1.4更多的信息第2章程序生成
2.1開發(fā)過程
2.2靜態(tài)配置DSP/BIOS應用程序
2.2.1使用圖形化配置工具
2.2.2使用文本編輯器
2.2.3配置DSP/BIOS應用程序的步驟簡介
2.2.4引用靜態(tài)創(chuàng)建的DSP/BIOS對象
2.3動態(tài)創(chuàng)建DSP/BIOS對象
2.4建立DSP/BIOS程序使用的文件
2.5編譯和鏈接DSP/BIOS程序
2.5.1構建CCS項目
2.5.2使用makefile建立DSP/BIOS應用程序
2.6DSP/BIOS程序中的運行支持庫
2.7DSP/BIOS啟動序列
2.7.1C5500平臺啟動序列
2.8DSP/BIOS中使用C++語言
2.8.1存儲器管理
2.8.2名稱改編
2.8.3在配置中調用類的成員函數(shù)
2.8.4類的構造函數(shù)和析構函數(shù)
2.9DSP/BIOS調用的用戶函數(shù)
2.10Main函數(shù)中調用DSP/BIOS API函數(shù)第3章監(jiān)測
3.1實時分析
3.1.1實時調試與循環(huán)調試的對比
3.1.2軟件監(jiān)測與硬件監(jiān)測的對比
3.2監(jiān)測性能
3.2.1監(jiān)測內核與非監(jiān)測內核的對比
3.3監(jiān)測APIs
3.3.1顯式監(jiān)測與隱式監(jiān)測的對比
3.3.2事件日志管理器(LOG模塊)
3.3.3統(tǒng)計對象管理器(STS模塊)
3.3.4追蹤管理器(TRC模塊)
3.4隱式DSP/BIOS監(jiān)測
3.4.1執(zhí)行圖
3.4.2CPU負荷圖
3.4.3隱式HWI監(jiān)測
3.4.4最大堆棧深度
3.4.5中斷響應時間
3.5內核對象觀察
3.5.1使用樹型視圖
3.5.2使用右鍵快捷菜單
3.5.3各種對象類型屬性的顯示
3.6線程級調試
3.6.1使能線程級調試
3.6.2打開線程控制窗口
3.6.3使用線程控制窗口
3.7用于現(xiàn)場測試的監(jiān)測
3.8實時數(shù)據交換(RTDX)
3.8.1RTDX應用
3.8.2RTDX實例
3.8.3RTDX數(shù)據流
3.8.4RTDX運行模式
3.8.5編寫匯編代碼時的特殊注意事項
3.8.6RTDX目標緩沖區(qū)大小
3.8.7RTDX數(shù)據的發(fā)送第4章線程調度
4.1線程調度概述
4.1.1線程類型
4.1.2線程類型的選擇
4.1.3線程特點比較
4.1.4線程優(yōu)先級
4.1.5讓出和搶占
4.2硬件中斷
4.2.1配置硬件中斷
4.2.2禁止和使能硬件中斷
4.2.3實時仿真模式對DSP/BIOS中斷的影響
4.2.4中斷環(huán)境管理
4.2.5寄存器
4.3軟件中斷
4.3.1創(chuàng)建SWI對象
4.3.2在配置工具里設置軟件中斷優(yōu)先級
4.3.3軟件中斷優(yōu)先級和應用程序堆棧大小
4.3.4軟件中斷的執(zhí)行
4.3.5使用SWI對象的郵箱
4.3.6使用SWI的優(yōu)缺點
4.3.7軟件中斷搶占時的寄存器保存
4.3.8禁止和恢復SWI
4.4任務
4.4.1創(chuàng)建任務對象
4.4.2任務的執(zhí)行狀態(tài)和調度
4.4.3檢測堆棧溢出
4.4.4任務鉤子
4.4.5用于額外環(huán)境保護的任務鉤子
4.4.6任務讓出與時間片調度
4.5空閑循環(huán)
4.6功率管理
4.6.1閑置時鐘域
4.6.2引導時節(jié)省功耗
4.6.3電壓和頻率尺度調整
4.6.4使用睡眠模式
4.6.5睡眠及尺度調整的協(xié)調
4.7信號燈
4.8郵箱
4.9定時器、中斷和系統(tǒng)時鐘
4.9.1高分辨率和低分辨率時鐘
4.9.2系統(tǒng)時鐘
4.9.3系統(tǒng)時鐘的實例
4.10周期函數(shù)管理器(PRD)和系統(tǒng)時鐘
4.10.1調用PRD對象的函數(shù)
4.10.2PRD和SWI的統(tǒng)計信息
4.11使用執(zhí)行圖觀察程序的執(zhí)行情況
4.11.1執(zhí)行圖中的狀態(tài)指示
4.11.2執(zhí)行圖中的線程
4.11.3執(zhí)行圖中的序列號
4.11.4使用RTA控制面板設置執(zhí)行圖第5章存儲器和低級函數(shù)
5.1存儲器管理
5.1.1配置存儲器段
5.1.2禁止動態(tài)存儲分配
5.1.3在自己的鏈接命令文件中定義存儲器段
5.1.4動態(tài)存儲分配
5.1.5獲得一個存儲器段的狀態(tài)
5.1.6減小存儲器碎片
5.1.7MEM模塊使用舉例
5.2系統(tǒng)服務
5.2.1停止程序執(zhí)行
5.2.2錯誤處理
5.3隊列
5.3.1原子QUE函數(shù)
5.3.2其他QUE函數(shù)
5.3.3QUE程序示例第6章I/O概述和管道
6.1I/O概述
6.2管道與流的對比
6.3不同驅動模型的比較
6.3.1創(chuàng)建一個使用IOM微型驅動的設備
6.3.2創(chuàng)建一個使用SIO流和DIO適配器的設備
6.3.3創(chuàng)建一個使用SIO/DEV模型的設備
6.3.4創(chuàng)建一個使用DSP/BIOS提供的軟件驅動的設備
6.4數(shù)據管道管理器(PIP模塊)
6.4.1寫入數(shù)據到管道
6.4.2從管道中讀取數(shù)據
6.4.3使用管道的通知函數(shù)
6.4.4PIP 模塊API函數(shù)的調用順序
6.5主機通道管理器(HST模塊)
6.5.1傳輸HST數(shù)據到主機
6.6I/O性能問題第7章流I/O和設備驅動
7.1流I/O和設備驅動概述
7.2創(chuàng)建和刪除流
7.2.1靜態(tài)創(chuàng)建流對象
7.2.2動態(tài)創(chuàng)建和刪除流對象
7.3流I/O——讀入流和寫出流
7.3.1緩沖區(qū)交換
7.3.2例子——從DGN設備讀取輸入緩沖區(qū)
7.3.3例子——對DGN設備的讀和寫
7.3.4例子——使用發(fā)放/回收模型的流I/O
7.4可堆疊設備
7.4.1例子——SIO_create和堆疊設備
7.5流控制
7.6流選擇
7.6.1程序示例
7.7到多個客戶端的流傳輸
7.8主機與目標板之間數(shù)據的流傳輸
7.9設備驅動模板
7.9.1典型的文件組織
7.10流DEV結構體
7.10.1DEV_Fxns結構體
7.10.2DEV_Frame結構體
7.10.3DEV_Obj結構體
7.11設備驅動初始化
7.12打開設備
7.13實時I/O
7.13.1DEV_STANDARD流傳輸模型
7.13.2DEV_ISSUERECLAIM流傳輸模型
7.14關閉設備
7.15設備控制
7.16設備就緒
7.17設備類型
第二部分DSP/BIOS驅動開發(fā)手冊
緒言第8章設備驅動開發(fā)工具包簡介
8.1閱讀指南
8.1.1應用程序開發(fā)/整合者
8.1.2驅動開發(fā)者
8.2DSP/BIOS驅動開發(fā)工具包概述
8.2.1功能設備驅動
8.2.2驅動模型
8.2.3可復用的類驅動模塊
8.3DDK工具包內容和組織
8.4使用應用程序示例第9章DSP/BIOS設備驅動的結構和使用
9.1設備驅動雙層模型
9.1.1應用程序結構概述
9.1.2驅動的初始化和綁定
9.1.3設備實例和通道實例
9.2設備驅動數(shù)據流
9.2.1通道實例句柄
9.2.2IOM請求包
9.2.3通道操作
9.2.4I/O請求的遞交
9.2.5設備控制
9.3類驅動概述
9.3.1SIO適配器(DIO)
9.3.2PIP適配器(PIO)
9.3.3GIO類驅動第10章使用DSP/BIOS設備驅動
10.1注冊微型驅動
10.2配置SIO/DIO類驅動
10.2.1應用程序示例
10.2.2配置過程
10.3配置PIP/PIO類驅動
10.3.1應用程序示例
10.3.2配置過程
10.4配置GIO類驅動
10.4.1應用程序示例
10.4.2配置過程第11章GIO類驅動
11.1GIO模塊概述
11.2GIO實現(xiàn)細節(jié)
11.2.1GIO_Obj結構體
11.3錯誤處理
11.4擴展GIO的API第12章微型驅動的開發(fā)步驟
12.1微型驅動的設計與實現(xiàn)
12.1.1綁定通道——mdBindDev
12.1.2創(chuàng)建和刪除通道——mdCreateChan/mdDeleteChan
12.1.3遞交I/O請求——mdSubmitChan
12.1.4服務設備中斷并完成I/O操作——ISR
12.1.5控制設備——mdControlChan
12.2C5402 SBS微型驅動示例
12.2.1常量、類型和結構
12.2.2初始化函數(shù)
12.2.3mdBindDev函數(shù)
12.2.4mdControlChan函數(shù)
12.2.5mdCreateChan函數(shù)
12.2.6mdDeleteChan函數(shù)
12.2.7mdSubmitChan函數(shù)
12.2.8mdUnBindDev函數(shù)
12.2.9ISR函數(shù)附錄AIOM接口
A.1微型驅動接口概述附錄BPIO適配器
B.1PIO適配器接口概述附錄CLIO模型到IOM模型的移植
C.1LIO模型和IOM模型的比較
C.1.1LIO概念回顧
C.1.2LIO適配器與IOM類驅動的對比
C.1.3LIO接口函數(shù)與IOM接口函數(shù)的對比
C.2LIO模型到IOM模型的移植
C.2.1配置
C.2.2初始化
C.3LIO控制器到IOM微型驅動的移植附錄DGIO API的ASYNC擴展
D.1ASYNC模塊概述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