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生存,是一個問題
第一章 中國哲人的生存智慧
一 儒家的生存智慧
二 道家的生存智慧
三 佛家的生存智慧
第二章 西方哲人的生存智慧
一 尋求人存在的本體根據
二 皈依上帝的生存
三 理性的生存
四 非理性的生存
第三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生存智慧
一 對無產階級生存狀況和生存處境的深切關注
二 以實踐為生存的根基和克服異化的基本途徑
三 以唯物史觀揭示人類生存之道
四 以“人的全面發(fā)展”為生存的目標和理想
(一)何謂“人的全面發(fā)展”
(二)“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可能性根據和現實性根據
(三)“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階段性、歷史性
(四)“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條件性
(五)“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章 人類生存的家園
一 人類生存的自然之家
二 人類生存的社會之家
三 人類生存的精神文化家園
第五章 人的生存方式
一 人最基本的生存方式——實踐
二 人的生存結構
(一)古代人的生存結構
(二)近代人的生存結構
(三)現代人的生存結構
三 人的生存樣態(tài)
(一)人的生存樣態(tài)的歷史呈現
(二)現實中的人的生存樣態(tài)
第六章 生存的意義
一 何謂“生存的意義”——概念辨析
二 世界的生存意義
三 人的生存的自我超越
四 生存的終極意義——永存
(一)人生存的悲喜劇
(二)追求永存
(三)永存需要的作用分析和我們所面臨的時代課題
第七章 潛能: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可能性
一 何謂潛能?
二 人的潛能的存在形式
三 人的潛能的來源
(一)自然進化的濃縮
(二)社會發(fā)展的積淀
(三)人類歷代祖先基因的遺傳
四 人作為小宇宙的特點
(一)全息性
(二)內隱性及其顯化的具體條件性
(三)創(chuàng)造性、超越性
(四)非專門化、開放的普遍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