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上海首任總商會會長、曾國藩外孫撰《保富法》在《申報》刊載轟動上海,一時引起各界紛紛捐贈助學甚巨。印光大師、凈空法師、柳亞子等,佛學高士撰文傾力推薦!民間自發(fā)紛相印贈,至今仍廣為流傳在港、臺地區(qū)和東南亞商人圈!自從《申報》刊載聶云臺先生的《保富法》以來,一時家傳戶誦,不知感動了多少人。——柳亞子參透因果,將其中玄機寫出來推至最重要的位置,公眾讀后紛紛效法行為,也多了一些人可能成為圣賢,這實在是救世至好的文章?!」獯髱熢鴩耐鈱O聶云臺,解放前上海商會會長,他學貫中西,中年接觸佛法,就很認真地學佛,使他的思想、認識得到很大提高。后來他寫了《保富法》,就是用佛學觀點來說明怎樣才能得到財富,怎樣才能保住財富。——昌臻法師《保富法》就是用佛學觀點來說明怎樣才能得到財富,怎樣才能保住財富。他談的完全是以他個人一生接觸,親眼看見的。他接觸了兩類人物,其中一類是與曾國藩同時代的一批做大官的人。如李鴻章、左宗棠一類的人,他對這些家庭都很熟悉,他觀察了這些家庭的興衰成敗。有些家庭第一世做大官、發(fā)大財,第二世家破人亡;有些家庭子孫很好,能夠繼承家業(yè),若干代下去都還出人才,保有財富,保有社會地位。他就是抒發(fā)這種觀點,來看種什么因,結什么果。如果你要希望子孫代代都有錢,那需要懂得種布施的因。布施是培福,布施是開源。又要懂得惜福,愛惜福報,不浪費,不奢侈,那么自然家道昌盛,就能夠傳若干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