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Linux操作系統(tǒng)簡介及安裝
1.1 Linux操作系統(tǒng)簡介
1.1.1 Linux應用及發(fā)展現(xiàn)狀
1.1.2 Linux相關術語介紹
1.1.3 Linux操作系統(tǒng)的特點
1.1.4 Linux的內核及發(fā)行版本
1.2 安裝Linux前的準備工作
1.2.1 Red Hat 9安裝類型說明
1.2.2 硬件兼容性及驅動程序問題
1.3 安裝Linux操作系統(tǒng)
1.3.1 安裝Window/Linux雙操作系統(tǒng)
1.3.2 使用虛擬機安裝Linux操作系統(tǒng)
第2章 Linux系統(tǒng)啟動及X11使用
2.1 首次啟動Linux操作系統(tǒng)
2.1.1 GRUB及LILO系統(tǒng)引導
2.1.2 第一次進入系統(tǒng)
2.1.3 Linux系統(tǒng)啟動過程
2.2 Linux桌面環(huán)境管理
2.2.1 Linux應用常用術語介紹
2.2.2 GNOME和KDE桌面環(huán)境介紹
2.2.3 桌面環(huán)境使用簡介
2.2.4 桌面環(huán)境軟件介紹
2.3 Linux桌面管理基本操作
2.3.1 使用桌面面板
2.3.2 使用Nautilus文件管理器
2.3.3 打開終端Shell提示
2.3.4 注銷及關閉系統(tǒng)
第3章 Shell及文本界面基本操作
3.1 Shell基本概念
3.1.1 Shell功能及常見Shell簡介
3.1.2 Shell的基本語法結構
3.1.3 Shell高級操作
3.2 Linux常用命令使用簡介
3.2.1 目錄及文件管理命令
3.2.2 信息顯示命令
3.2.3 網絡基本配置命令
3.2.4 系統(tǒng)注銷及關機命令
3.2.5 查詢系統(tǒng)命令
3.2.6 man系統(tǒng)幫助命令
3.3 環(huán)境變量及shell配置文件
3.3.1 Shell環(huán)境變量
3.3.2 X環(huán)境配置文件
3.4 VIM編輯器使用
3.4.1 VIM編輯器的基本模式
3.4.2 VIM基本指令
3.4.3 編寫“hello,world!"
3.4.4 定制VIM
第4章 Linux用戶及權限管理
4.1 Linux用戶賬號管理
4.1.1 Linux用戶基本屬性
4.1.2 圖形界面用戶管理
4.1.3 命令行模式下用戶管理方式
4.2 Linux組群賬號管理
4.2.1 Linux組群管理基本概念
4.2.2 圖形界面組群管理方式
4.2.3 命令行模式下組群管理方式
4.3 Linux文件及文件夾權限管理
4.3.1 文件權限管理基本概念
4.3.2 字符模式管理用戶權限
4.3.3 絕對模式管理用戶權限
4.3.4 文件夾權限修改
4.3.5 文件屬主管理及掩碼設置
第5章 Linux文件及軟件包管理
5.1 Linux文件壓縮與歸檔管理
5.1.1 圖形化界面下使用文件打包器
5.1.2 Shell命令常用文件壓縮與解壓工具
5.1.3 文件打包工具
5.2 Linux軟件管理及安裝
5.2.1 安裝系統(tǒng)軟件包
5.2.2 RPM包軟件管理
5.2.3 安裝.src.rpm類型的軟件
5.2.4 使用源代碼進行軟件安裝
5.2.5 其他類型的軟件安裝
5.2.6 Linux下補丁文件的制作和應用
5.3 使用APT服務器系統(tǒng)更新軟件
5.3.1 APT軟件更新原理
5.3.2 使用APT更新系統(tǒng)軟件
第6章 Linux文件系統(tǒng)與磁盤分區(qū)管理
6.1 Linux文件系統(tǒng)管理
6.1.1 文件系統(tǒng)管理概述
6.1.2 文件系統(tǒng)掛載及卸載基本操作
6.1.3 創(chuàng)建及管理ext3文件系統(tǒng)
6.1.4 文件系統(tǒng)維護基本命令
6.1.5 ISO文件管理及光盤刻錄
6.2 Linux分區(qū)及磁盤管理
6.2.1 磁盤及分區(qū)基本概念
6.2.2 parted磁盤分區(qū)管理工具
6.2.3 交換分區(qū)及內存管理
6.3 Linux下實現(xiàn)磁盤定額
6.3.1 Linux磁盤定額基本概念
6.3.2 實現(xiàn)磁盤定額操作
6.3.3 管理磁盤配額
第7章 Linux系統(tǒng)基本管理及維護
7.1 Linux進程管理
7.1.1 Linux進程基本概念
7.1.2 進程的運行狀態(tài)
7.1.3 進程管理操作
7.2 守護進程管理
7.2.1 守護進程的基本概念
7.2.2 守護進程管理工具
7.3 例行工作管理工具cron
7.3.1 例行工作安排at命令
7.3.2 周期工作安排cron
7.4 Linux日志文件管理
7.4.1 syslog日志配置文件
7.4.2 常見的日志配置文件
7.5 GRUB詳解及故障處理
7.5.1 GRUB的基本概念
7.5.2 GRUB常用術語
7.5.3 GRUB的命令
7.5.4 GRUB菜單配置文件詳解
7.5.5 安裝GRUB程序
7.5.6 修復GRUB啟動界面
7.5.7 丟失root密碼修復方式
7.5.8 GRUB命令行下引導操作系統(tǒng)
第8章 網絡基礎知識
8.1 TCP/IP協(xié)議簇基礎
8.1.1 TCP/IP協(xié)議簇基本概念
8.1.2 IP協(xié)議和TCP協(xié)議簡介
8.2 IPV4地址基礎
8.2.1 IP地址表示形式及分類
8.2.2 子網掩碼
8.3 ARP/RARP基礎
8.3.1 ARP/RARP基礎概念
8.3.2 Linux下ARP管理
8.4 IP/TCP/UDP/ICMP協(xié)議基礎
8.4.1 TCP協(xié)議基礎
8.4.2 UDP協(xié)議基礎
8.4.3 ICMP協(xié)議基礎
第9章 Linux基本網絡配置及管理
9.1 在Linux下配置網絡適配器
9.1.1 系統(tǒng)已帶驅動的網絡適配器屬性配置
9.1.2 添加新網絡適配器設備驅動
9.1.3 VMware下配置Redhat Linux 9網絡
9.2 Linux系統(tǒng)網絡應用概述
9.2.1 Linux下xinetd服務
9.2.2 Linux下非xinetd服務
9.2.3 Linux系統(tǒng)與網絡相關的配置文件
9.3 Linux下常用網絡管理工具
9.3.1 網絡配置工具IP命令
9.3.2 netstat查看網絡狀態(tài)
9.3.3 ftp訪問命令
9.3.4 route路由設置
9.3.5 rcp遠程拷貝
9.3.6 mail郵件傳送命令
9.3.7 nslookup域名解析
9.4 基本防火墻配置
9.4.1 激活iptables服務
9.4.2 安全級別配置工具
9.4.3 定制防火墻屬性
9.5 控制對服務的訪問
9.5.1 Linux運行級別
9.5.2 服務配置工具
9.5.3 ntsysv工具
9.5.4 chkconfig命令
第10章 Linux遠程登錄配置及使用
10.1 Telnet遠程登錄服務及應用
10.1.1 Linux遠程登錄原理介紹
10.1.2 Linux遠程登錄服務配置及使用
10.2 使用OpenSSH安全訪問Linux
10.2.1 啟動OpenSSH
10.2.2 使用OpenSSH訪問Linux服務器
10.3 xdm遠程桌面管理及應用
10.3.1 xdm遠程桌面管理基本原理
10.3.2 xdm遠程桌面配置
10.3.3 使用xdm遠程訪問Linux桌面
10.4 VNC遠程桌面服務管理及應用
10.4.1 VNC遠程桌面原理
10.4.2 VNC遠程桌面配置及使用
10.5 基于Webmin遠程管理
10.5.1 Webmin遠程管理簡介
10.5.2 Webmin登錄及基本使用
10.5.3 使用Webmin管理Linux用戶
10.6 配置OpenSSH服務器
10.6.1 信息安全基礎
10.6.2 OpenSSH基本配置
10.6.3 OpenSSH服務器配置實例
第11章 FTP服務器配置及應用
11.1 FTP服務原理
11.1.1 FTP主要功能
11.1.2 FTP通信過程
11.1.3 FTP用戶分類
11.2 配置RedHat Linux下VSFTP服務器
11.2.1 Linux下VSFTP軟件包組件介紹
11.2.2 配置Linux下FTP服務器
11.3 VSFTP服務配置實例
11.3.1 最簡單的vsftpd.conf設定
11.3.2 針對僅有開放實體用戶登錄的設定
11.3.3 僅開放匿名用戶
11.4 配置RedHat Linux下proftpd服務器
11.4.1 proftpd軟件安裝
11.4.2 proftpd.conf基本配置
11.4.3 編輯啟動腳本文件
11.5 proftpd服務器配置實例
11.5.1 最簡單的proftpd服務器配置
11.5.2 修改實體用戶參數(shù)示例
11.5.3 針對匿名用戶設定
11.6 基于proftpd網絡安裝Linux操作系統(tǒng)
11.6.1 配置FTP服務器
11.6.2 以匿名用戶訪問FTP安裝
11.6.3 以實體用戶訪問FTP安裝
第12章 NFS服務器配置及應用
12.1 NFS服務原理
12.1.1 NFS(網絡文件系統(tǒng))原理
12.1.2 RPC遠程進程調用
12.1.3 NFS啟動的后臺進程
12.2 配置RedHat Linux下NFS服務器
12.2.1 Linux下NFS軟件包組件介紹
12.2.2 NFS服務器的相關配置應用
12.2.3 文本界面下配置NFS服務器
12.2.4 客戶端掛載遠程主機
12.2.5 圖形界面上配置NFS服務器
12.2.6 常見故障分析及處理
12.3 NFS服務配置實例
12.3.1 網絡模型及系統(tǒng)要求
12.3.2 配置過程及參數(shù)實現(xiàn)
12.4 基于NFS服務器安裝Linux操作系統(tǒng)
12.4.1 制作Linux啟動盤
12.4.2 通過NFS安裝Linux操作系統(tǒng)
第13章 SAMBA服務器配置及應用
13.1 SAMBA服務原理
13.1.1 SAMBA功能及原理
13.1.2 SAMBA啟動的后臺進程
13.1.3 SAMBA連接模式
13.2 配置RedHat Linux下SAMBA服務器
13.2.1 Linux下SAMBA軟件包組件介紹
13.2.2 文本界面下配置SAMBA服務器
13.2.3 圖形界面上配置SAMBA服務器
13.2.4 客戶端掛載SAMBA遠程主機
13.3 SAMBA服務配置實例
13.3.1 網絡模型及系統(tǒng)要求
13.3.2 配置過程及參數(shù)實現(xiàn)
第14章 DHCP服務器配置及應用
14.1 DHCP服務原理
14.1.1 DHCP功能介紹
14.1.2 DHCP的運作方式
14.2 配置RedHat Linux下DHCP服務器
14.2.1 Linux下DHCP軟件包組件介紹
14.2.2 文本界面下配置DHCP服務器
14.2.3 客戶端申請IP地址
14.3 DHCP服務配置實例
14.3.1 網絡模型及系統(tǒng)要求
14.3.2 配置過程及參數(shù)實現(xiàn)
第15章 DNS服務器配置及應用
15.1 DNS服務基本原理
15.1.1 DNS功能介紹
15.1.2 Linux下域名解析過程
15.2 配置Redat Linux下DNS服務器
15.2.1 Linux下DNS軟件包組件介紹
15.2.2 DNS客戶端基本配置
15.2.3 圖形界面下配置DNS服務器示例
15.2.4 前向DNS服務器配置示例
15.2.5 文本模式下DNS服務器詳細配置示例
15.3 DNS服務配置實例
15.3.1 網絡模型及系統(tǒng)要求
15.3.2 配置過程及參數(shù)實現(xiàn)
第16章 Web服務器配置及應用
16.1 WEB服務工作原理
16.1.1 基本概念
16.1.2 APACHE2.0新特點
16.2 配置RedHat Linux下APACHE服務器
16.2.1 Linux下APACHE軟件包組件介紹
16.2.2 圖形界面下配置APACHE服務器
16.2.3 APACHE服務器文件說明
16.3 APACHE服務配置實例
16.3.1 系統(tǒng)要求
16.3.2 配置流程
16.3.3 測試
第17章 APT服務器配置及應用
17.1 APT服務基本原理及應用
17.2 基于HTTP的APT服務器配置
17.2.1 Linux下APT軟件包組件介紹
17.2.2 配置APT服務器
17.2.3 客戶端測試
17.3 基于FTP的APT服務器配置
17.3.1 FTP服務器配置
17.3.2 APT服務器配置
17.3.3 APT客戶端測試
第18章 MAIL服務器配置及應用
18.1 電子郵件服務原理
18.1.1 MAIL系統(tǒng)介紹
18.1.2 MAIL傳輸流程
18.2 配置RedHat Linux下Sendmail服務器
18.2.1 Linux下MAIL軟件包組件介紹
18.2.2 郵件服務器與DNS服務器聯(lián)系
18.2.3 文本界面下配置SENDMAIL服務器
18.2.4 測試Sendmail服務
18.3 結合DNS服務器配置MAIL服務實例
18.3.1 網絡模型及系統(tǒng)要求
18.3.2 配置過程及參數(shù)實現(xiàn)
第19章 路由器配置及應用
19.1 路由配置基本概念
19.1.1 基本概念
19.1.2 路由策略
19.2 Linux路由基本操作
19.2.1 查看當前路由信息
19.2.2 添加路由操作
19.2.3 刪除路由操作
19.2.4 添加默認網關操作
19.2.5 刪除默認網關操作
19.2.6 啟動路由數(shù)據(jù)轉發(fā)操作
19.2.7 添加永久路由信息
19.2.8 添加永久默認網關
19.3 靜態(tài)路由配置實例
19.3.1 網絡模型
19.3.2 配置及測試過程
19.4 Linux下動態(tài)路由配置
19.4.1 routed工具
19.4.2 gated工具
第20章 NAT及iptable防火墻配置及應用
20.1 NAT及防火墻基本原理
20.1.1 私有地址與NAT服務原理
20.1.2 防火墻基本原理
20.2 Linux下iptable的使用方法
20.2.1 iptable概述
20.2.2 表和鏈
20.2.3 狀態(tài)機制
20.2.4 創(chuàng)建訪問規(guī)則
20.2.5 Targets/Jumps
20.2.6 規(guī)則的保存與恢復
20.3 NAT與路由轉發(fā)實例區(qū)別
20.3.1 以路由訪問遠程主機
20.3.2 以NAT方式訪問
第21章 Linux下Oracle數(shù)據(jù)庫配置及應用
21.1 Oracle在Linux下的安裝
21.1.1 配置系統(tǒng)環(huán)境
21.1.2 安裝過程
21.2 創(chuàng)建Oracle數(shù)據(jù)庫
21.3 啟動網絡監(jiān)聽服務
第22章 Linux內核管理與程序開發(fā)基礎
22.1 Linux內核管理
22.1.1 Linux內核結構及主要功能
22.1.2 升級RedHat Linux 9內核為2.6.18
22.2 Linux下C/C++開發(fā)工具簡介
22.2.1 Linux下C語言編譯GCC工具
22.2.2 GDB調試工具
22.2.3 GCC/G++/GDB實例開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