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記不清這本書的題目是哪年訂下的?估計有七八年到十年的樣子。當時覺得有時問,也不是馬上交稿,但是越往后越覺得擔子很重。說實在的,寫一本蒙古族科學技術史的確存在不少困難。主要難處有兩點:其一是所涉學科很多,作為一本科學技術史應當包括數、理、化、天、地、生、工、農、醫(yī),而每個學科又分為好多分支,再加上民族習慣,就更加不好把握了;其二是語言文字問題,因為很多歷史資料是用蒙文、藏文寫的,而蒙文目前常用的是舊蒙文,元代有八思巴文,蒙古國則用斯拉夫蒙文,此外還有一種托忒蒙文,主要用于新疆,可是偶然遇到即束手無策。資料也是個大問題,但與前兩者相比稍微好解決一點。在這種情況下,就是要老老實實當學生,恭敬地向他人學習。首先是大量參閱了他人有關研究成果,特別是蒙醫(yī)藥等學科,如果沒有這些成果本書是無法完成的。還有各種工具書,幾乎是離不開的,人名、地名、年代等等更是需要借助工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