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中國哲學兩漢易學史

兩漢易學史

兩漢易學史

定 價:¥25.00

作 者: 高懷民 著
出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中國古代哲學

ISBN: 9787563365715 出版時間: 2007-07-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32 頁數(shù): 242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在中國易學史中,兩漢時期的易學總覺得像是被一團迷霧籠罩著,它給人的印象是索奇弄怪、內(nèi)涵神秘且朦朧不清。許多易學家講到漢易,除了舉出幾個特有人物的易說外,對于這一段長達四百多年的學術史的曲折演變,多不能道其詳。造成這種情形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是由于此時期的易學與數(shù)術之學密切相關,以致內(nèi)容龐雜而隱秘,迷人耳目;一方面又因為時代久遠,史料殘缺,以致產(chǎn)生了有的易學家身世不明,有的原著作全喪失或半喪失,或有著作而無作者等等混亂情形。“兩漢易學史”便是作者深有感于此而寫,旨在對此一時期混淆模糊的易學作一清厘,尋繹其端緒,疏理其脈絡,俾得以較清晰的面貌出現(xiàn)在學術史上,更由此可以看出漢易在整個中國易學的長流中所處的“史”的地位。《兩漢易學史》寫成,凡歷三年。最感遺憾的,是前人無一有系統(tǒng)的漢易史可供參考。各家易說固可由資料收集得來,然其他許多方面多是作者一己之見,諸如:對整個漢易演變的看法是否正確?對有些疑難問題的討論與推斷是否合理?分期是否恰當?一些必要的名稱的擬定是否適宜?以及對易家人物的提出與安排、對某些易家學說的商討是否有理?凡此種種,都甚望聽取賢者指教。作者才思不逮,何敢言易?倘以此書之作,他日得睹一更完備之漢易史問世,實為大愿。茲條列其他應先聲明諸事如下:一、本書在寫作上所持原則,是以學術思想的演變?yōu)榻?jīng),以各家易說的介紹為緯。二、本書是以兩漢之時的學術為立場,所以敘述象數(shù)易部分特詳,而敘述儒門易部分則簡略;以象數(shù)易為漢易主流故。書中其他有討論處,也都是采取此一觀點。三、本書中所述部分易家,如管輅、王弼、蜀才、干寶數(shù)人,論時代已在東漢以后,但從學術上說,此數(shù)人都應納入漢易范圍:管輅易為焦、京一脈的嫡傳;蜀才易采虞翻卦變?yōu)檎f;王弼排除象數(shù),為漢易時代的結束;至于干寶,雖已晚至晉元之世,但其注易以孟、京易為宗而有新創(chuàng)義,略掉可惜,故也附載于注經(jīng)派象數(shù)易家之后,可視為漢象數(shù)易的落日余暉。

作者簡介

  高懷民,著名易學、易學史研究專家。臺灣政治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著有《先秦易學史》、《兩漢易學史》、《宋元明易學史》、《大易思想》、《大易哲學倫》、《哲學的人類文明之道》等。

圖書目錄

本書主要易學家年表
兩漢易學傳承表
第一章 漢易中幾個特殊問題
第一節(jié) 易與秦火的問題
第二節(jié) 易的傳承問題
(一)漢興田何以上
(二)西漢時期
(三)東漢時期
第三節(jié) 易偽書的問題
(一)《子夏易傳》
(二)易緯
(三)《連山》與《歸藏》
第二章 漢興儒門易的復古
第一節(jié) 漢興以前易學的沉寂
第二節(jié) 復古大師田何
第三節(jié) 儒門易的興盛與衰落
第三章 漢象數(shù)易興起的原因
第一節(jié) 遠因之一:易道以“變”為用
第二節(jié) 遠因之二:儒家門墻不足以范圍易學
第三節(jié) 近因之一:災異、數(shù)術思想的盛行
(一)陰陽與易
(二)五行與易
(三)干支與易
(四)災異與易
第四節(jié) 近因之二:武帝尊儒術的影響
第五節(jié) 近因之三:隱士易學的出現(xiàn)
第四章 前期占驗派象數(shù)易家
 第一節(jié) 孟喜易
(一)孟喜事略
(二)孟喜易說??卦氣
 甲 四正卦
 乙 十二月卦
 丙 六日七分法
第二節(jié)焦延壽易
(一)焦延壽事略
(二)焦延壽易說??六十四卦變占
  甲 《焦氏易林》
 乙 焦林六十卦直日
第三節(jié)京房易
(一)京房事略
(二)京房易說
  甲 八宮、世應、世建
 乙 納甲、納十二支(京氏爻辰)、納五行、納六親
 丙 飛伏
   ……
第五章 后期注經(jīng)派象數(shù)易家
第六章 漢象數(shù)易的結束
第七章 結論:兩漢易學綜述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