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通常將《弗蘭肯斯坦》當做一個恐怖故事來讀,但是,瑪麗·雪萊卻在這部小說中表達了一些對她自己以及其他許多讀者都彌足重要的看法。正如她父親一樣,瑪麗也認為人性本善。只是由于社會——即人們聚集在一起生活的方式——導致人撒謊、欺騙、做一些壞事,人才變得邪惡。在這部小說中,弗蘭肯斯坦試圖創(chuàng)造出一個擁有力量、美貌和智慧的“完美的人”。在生命注入其身體之后,這個人力量驚人,也十分有智慧。他的本性是善良的,但他卻十分丑陋,丑得讓人們感到害怕和恐懼。他看起來似乎很邪惡,因此社會也把他當做邪惡的東西來對待。結果導致他最終真的變得很邪惡.成了一個充滿力量和智慧的惡魔,不僅把弗蘭肯斯坦推入了危險境地,同時也把他的家人以及他所愛的人推入了險境?,旣悺ぱ┤R試圖告訴大家:起初,這個怪物身上并不存在邪惡,由于人的愚蠢、不公正以及殘酷,邪惡才逐漸出現。社會制造出的是危險的怪物,而非完人。弗蘭肯斯坦自己先自尋麻煩,然后又把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怪物趕跑。這部小說所提到的一些地方如今已成了旅游勝地。人們飛往日內瓦,然后從夏慕尼坐火車來到冰之海冰河。不過,瑪麗·雪萊待在瑞士的時候。還沒有飛機和火車。當時,在瑞士那些陡峭的馬路上旅行只有馬車可以乘坐。馬車走得很慢,而且也非常不舒服。我們也許還應該了解另一個情況:瑪麗·雪萊所寫的關于弗蘭肯斯坦測試雷電力量的靈感來源于美國科學家及政治領袖本杰明·富蘭克林所做的一些實驗。1752年,在一場暴風雨中,富蘭克林把一個風箏放飛到空中,在靠近地面的風箏線上拴上一枚鑰匙。接著,他碰了碰鑰匙,鑰匙閃出火花,他感到被電擊了一下。后來.還有兩個人也試著做了這個十分危險的實驗,但都被電擊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