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灘源,顧名思義,是上海外灘的源頭,其地理位置之優(yōu)越,不僅證明了百余年前西方人的戰(zhàn)略眼光,也是百佘年上海經濟騰飛、文化欣欣向榮的見證。在今天經濟更加繁榮的年代,這個地塊需要一個推動力來引發(fā)其更深沉的爆發(fā)力,讓世人為之矚目,讓世界為之驚嘆。綜觀外灘源地塊,尤其是外灘源一期地塊,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其最大的特征在于其無可比擬的多元性,這種多元不僅僅體現(xiàn)在表象的建筑外觀,更在深層次體現(xiàn)在不同的歷史使用功能外現(xiàn)于建筑類型的多元,體現(xiàn)在各種文化資源集中于這片南北狹長地塊,不斷衍生出令人嘆為觀止的文化之花。而這百余年的發(fā)展不但可以代表整個上海濱水地區(qū)的發(fā)展特點,同時也展現(xiàn)出其自身的特殊性。誠然,在短短的篇幅中要將所有牽涉這個地塊的歷史淵源和變遷故事詳加敘述是不可能的,何況隨著對建筑單體的逐步深入了解能夠更進一步獲得更加真切確鑿的信息,我們在這一階段希望能夠形成的成果,不是流水賬式的敘述,而是通過歷史的挖掘,發(fā)現(xiàn)活生生與現(xiàn)存建筑緊密相關的各種事實,以期形成對地塊內所有歷史建筑保護再利用的基礎性背景資料。所有的這些資料來源于對大量上海史料和圖冊,對所有信息不可能一一列舉其出處,作為一本基礎性資料,也許隱沒了很多確切的資料來源,但我們希望通過針對一個地塊歷史信息的挖掘,能真正有效地對整個項目有所推進,對整個地塊的歷史能有所把握,雖然這種把握還是淺層次的。如果一個地塊的地域位置不很重要,也許其歷史價值不高,同時相關的有用的歷史信息也會相對少很多,而外灘源一期這樣一個有著紛繁歷史信息的地塊,讓我們甚至很難著手理清頭緒。結合文本敘述的需要,我們設想從宏觀、中觀再到微觀的不同層次進行敘述,即從上海開埠這一重要時間點開始,結合外灘源作為英國領事館的基地所在,從外灘本身的形成與發(fā)展,切入外灘源地塊本身的變遷,而由于針對地塊本身的歷史照片相當缺乏,這一變遷首先從對歷史地圖的分析展開,令我們對地塊道路和重要建筑有總體的了解;其次,我們將重要的、有意義的人文歷史事件與重要建筑互相關聯(lián),以期讓讀者對地塊的文化多元性有總體的了解;最后,通過對每一幢歷史建筑曾經的使用者的挖掘和分析,對重要建筑從建筑學角度進行形態(tài)、風格乃至歷史變動的初步分析,讓讀者對整體風貌有個大致的了解。當然,對建筑本身的分析,由于時間的局限,遠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也許這部分工作需要隨著對各歷史建筑的保護工作的展開來逐步深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