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先秦哲學
《周易》詮釋中的若干問題思考
老子的“為道”及其體驗
郭店竹書《老子》論析
從《學而》篇看《論語》之編纂
定州《論語》分章考
復禮、為仁、君子——孔子思想的三個支撐點
尚賢、節(jié)用、兼愛——墨子平民政治的三個支撐點
由《漢書·藝文志》推測古本《文子》之面貌
孟子的“四善”論
孟子“仁心”的本體論闡釋
逍遙、齊物、和諧——莊子的三個話題
解讀《指物論》
“同異”、“堅白”之爭的重新解讀
經權、常變的智慧——中庸之道的哲學根據
中國佛學
南北朝佛教“南慧北定”特色的成因剖析
唐代法相宗衰落原因新論
關于“一性皆成”說的真義之探討
論“唯識無境”的真實含義
佛學中沒有“本體論”
佛學中的生死觀
佛學與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互補互融
從“入靜”到“主敬”——佛為儒用的一個范例
禪宗與華嚴的綜合倡導者——從應慈老法師到真禪法師
現當代中國哲學
中國現代多元學術思潮之興起
近百年中國學術思潮反思
對金岳霖《論道》之中國哲學屬性的疑竇
馮友蘭與中國現代哲學形而上學的建構
中國現代多元學術思潮的沖突與融合
重構中國哲學:前景、可能與資源清理
追尋儒學的當下生存
編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