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年兒童的書法展覽上,見到最多的是大楷書。而在成人的書法展上,則大多為行書。中小學生一般練了三、五年的大楷后,繼續(xù)深造所選擇的書體,大都是行書??梢哉f,能夠寫或準備練習毛筆行書的中小學生,他(她)的書法基礎已初步奠定。書法藝術中的行書,是表現力極為豐富的一種書體。它結字完整,具有楷書的規(guī)范性;在書寫時又有草書的流動性。這種書寫流暢、易于辨認的書體,在歷史上的東漢時期發(fā)展成熟后便風靡至今,一個極重要的原因,是行書優(yōu)于其他書體的特長賦予了它廣泛使用的實用價值。舊時文稿、信函等書面交流文字,一般都用行書;在廣泛使用鋼筆、圓珠筆書寫的今天,如果說誰的字寫得好,指的都是接近于。虧法中行書的字體。學習行書,或者其他書體,運用什么樣的方法,選擇哪幾家字帖,對于在初步學習階段的人來說是一件不容忽視的事,說得重一點,關系到學書前途的成敗。筆者曾遇到一些練書法的中小學生,他們學字的書齡大都有四、五年時間,然而,他們學字的成績卻不盡如人意。有的不知用筆,一筆下去不曉得提按;有的盡學指導老師的字,成為檐下“奴書”。令人痛心的是,即使重新指導這些學生,以往的習慣性動作還是難改,積習嚴重阻礙了這些學生書法的發(fā)展空問。所以,方法合理,選帖正確,學書自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誤入歧途,便會南轅北轍,最后不知所終。時至今日,行書發(fā)展的悠久歷史和其風格的五彩紛呈,已經形成了一套獨立于正、草、篆、隸之外的不同語言。然而在指導初學書法者的圖書中,存在著良莠并存的現象。古人所說:“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對于開始練習書法、正在形成習慣的少年來說,不啻是句警世諍言。